一站搞定
无论亲家在哪里
这就是你爱的张掖
添加圈主圈里活动早知道
(甘肃)张掖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宝卷”念卷抄卷回归百姓文化生活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左三)在说唱《丁郎救父》。
当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进行自乐班演出,演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给乡亲们进行念卷抄卷展演,并指导乡亲们进行抄卷。据自乐班负责人介绍,“河西宝卷”念卷抄卷在花寨乡群众自乐班中由传承人经常给乡亲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宝卷”念卷抄卷已逐步回归百姓文化生活之中。
据悉,年,河西宝卷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一种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流传近千年的民间说唱艺术,为河西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间俗文学,明清时期较为盛行,民国时期成为河西农村较为流行的文化活动现象。甘肃河西三地区均有宝卷流行,其中张掖沿祁连山地区的安阳、花寨、龙渠、大满、小满等乡镇流行较广。
宝卷的来源,是继敦煌“变文”之后出现的民间讲念文学,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民间故事、寓言故事三大类。除“祖传”外,很大一部分是民间艺人新编的,题材取自各朝的历史文化作品,如《三国演义》、《西厢记》、《三言二拍》、《包公案》等,流传至今的宝卷有40多种,内容涉及爱国、爱家、婚姻家庭、劝世、忠孝、历史、寓言等,其中的《仙姑宝卷》,是明清时期张掖人根据本地素材所创,内容是黑河岸边的柳仙姑在黑河上修桥的传说故事,极具张掖地方特色。
宝卷的传播方式有文字和口头两种形式,文字传播以手抄宝卷为主。它是介于讲故事和独角戏之间的一种传统民间讲念文学,基本形式有韵白结合、开头、结尾、调子几项基本内容。民间念卷有一定的仪式,听卷的众人围坐在热炕上,中间的小炕桌上放一盏铜灯,念卷先生在开始念卷之前先要洗手、漱口,然后双手捧卷,用庄重的口吻念出一段开场诗:“某某宝卷初展开,亲朋好友都听来,天下太平民安乐,风调雨顺春常在……”而后开始正式念唱卷文,每唱一句,听卷的人都要齐声接唱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营造出一种淳朴原始的艺术气氛。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右三)在说唱《丁郎救父》。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右三)在说唱《丁郎救父》。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右三)在说唱《丁郎救父》。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右三)在说唱《丁郎救父》。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在进行抄卷。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在进行抄卷。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在指导乡亲们进行抄卷。
3月13日,“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在指导乡亲们进行念卷。
3月13日,“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在指导乡亲们进行念卷。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演员在表演根据“河西宝卷”改编的民间小调联唱。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上演员在表演根据“河西宝卷”改编的民间小调联唱。
3月13日,“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展示自己祖传的明清时代的“河西宝卷”。
3月13日,“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展示自己祖传的明清时代的“河西宝卷”。
3月13日,“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展示自己祖传的明清时代的“河西宝卷”。
3月13日,“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展示自己祖传的明清时代的“河西宝卷”。
3月13日,甘肃张掖甘州区花寨乡群众自乐班演出前“河西宝卷”传承人代兴位在进行宝卷念唱练习。
(通讯员王将工作单位张掖日报社联系电话)
平台合作----张掖圈子张掖帮粉丝5万+月点击量万以上
易达传媒科技公司招聘:市场营销,平面设计,客服,文员济南白癜风医院白殿疯恢复期是什么样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dl/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