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
一座并不算知名的西北城市
如果不是近年来
“张掖丹霞”异军突起
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名字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七彩丹霞”实际并非丹霞地貌,而是彩色丘陵,图片来源
VCG)▼
它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既远离繁华的东部经济腹地
也不是许多人憧憬的遥远边塞
(张掖地理位置示意图,制图
陈思琦赵榜/星球研究所)▼
但它的风景
却极为多元
雪山
(祁连山的雪峰,摄影师
曾建军)▼
沙漠(张掖沙漠,摄影师
曾建军)▼
湿地
(张掖湿地公园芦水湾晨曦,摄影师
石耀臣)▼
峡谷
汇聚一堂
(马营河大峡谷,摄影师
吴玮)▼
正所谓
不到大西北
不知天地之广阔
张掖
究竟有多少极致风光
在等待我们的发现
01
一山
张掖的所在地
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号
河西走廊
张掖东西长千米
南北宽千米
两侧的山地夹着中间的平原
正像一条狭长的廊道
(张掖位置及周边地地形、山脉,制图
陈思琦赵榜/星球研究所)▼
山是这里的主角
张掖面积的72%都是山地
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
并称为走廊北山
隔开了北边的广阔沙海
(龙首山,摄影师
李陈)▼
走廊南山
则是祁连山的一部分
仅凭“一山之力”
就占据全市面积的59%
同时它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
与山下平原高差可达多米
汇聚了两大阶梯的地貌
(祁连山,祁连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祁连山指青藏高原北部边缘一组大致平行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群,狭义的祁连山仅指祁连山的最北列,摄影师
常力)▼
高大的祁连山
截住了携带水汽的东南季风
让山区的降水量是平原地区的3倍
成为西北干旱区的一座庞大湿岛
海拔米以上雪峰连绵不息
仿佛白色串珠
(请横屏观看,祁连山连绵的雪峰,摄影师
郑斐元)▼
积雪的不断压实
在峰顶形成冰川
冰川对山体的侵蚀
形成了锐利的角峰和刃脊
令山势更加陡峻
(祁连山山峰,典型的冰川地貌,摄影师
孙志军)▼
祁连山的冰川面积不大
但具有特殊的意义
年7月1日
在冰川学家施雅风带领下
我国的第一支冰川考察队
登上了张掖市肃南县的一条冰川
随后它被命名为“七一冰川”
标志着中国现代冰川系统研究的开始
(祁连山七一冰川的冰舌,距嘉峪关市仅千米,是亚洲少有的距离城市较近的可游览冰川,摄影师
傅鼎)▼
祁连山的冰川
属于大陆型冰川
移动速度较为缓慢
因此对山体的侵蚀较小
携带的砾石、砂粒等杂质也较少
其中的代表“八一冰川”
就以其干净洁白而闻名
(请横屏观看,八一冰川,摄影师
吴玮)▼
祁连山冰川更大的意义
在于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
滋润了整个河西走廊
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
共数十条河流
无不是源自祁连山
(请横屏观看,黑河从祁连山流出,摄影师
吴玮)▼
水是地貌的雕塑师
早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
河水就在此汇聚成湖
并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
随后一亿年的风雨侵蚀
令一种特殊的地貌脱胎而出
彩色丘陵
(星球研究所跟随OPPO影像学院,来到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彩色丘陵地貌区,通过每一位摄影师各自的视角,发现独特的光影和色彩,摄影师
石耀臣使用OPPOReno10倍变焦版拍摄)▼
彩丘常被误认为丹霞
但其实两者并不相同
形成彩色丘陵的地层
是质地较软的粉砂岩和泥质岩
经过缓慢的沉积
(彩色丘陵的沉积过程,制图
赵榜/星球研究所)▼
随后挤压变形、抬升
(形成彩色丘陵的地层被挤压变形并被抬升,制图
赵榜/星球研究所)▼
在流水的冲刷下土崩瓦解
(彩色丘陵地层在流水和暴雨冲刷下被侵蚀,制图
赵榜/星球研究所)▼
最终形成的波浪起伏状的矮丘
地层中不同的矿物组成
也让彩丘比丹霞的色彩更加丰富
(彩色丘陵不同层中的矿物组分不同,表面经过风化后显现为不同的颜色,制图
赵榜/星球研究所)▼
而质地更坚硬的红色砂岩和砾岩
经过风化后留下四壁陡立的群峰
才会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
(张掖的丹霞地貌,图片来源
VCG)▼
张掖的丹霞高大开阔
并且表面植被稀疏
形态之美更是展露无遗
在干旱的西北大地上
如城堡、如宫殿
(请横屏观看,张掖羊台山,摄影师
吴玮)▼
从祁连山顶白色的冰雪
到山下如火的丹霞、彩丘
数亿年的地质作用
在大地上留下凝固的痕迹
绘成了张掖的底色
接下来源源不断的水汽
将在此基础上添加更丰富的色彩
02
一河
祁连山截留了水汽
水滋润了张掖的万物
为这里注入生机
在海拔-米的山坡上
降水最为充沛
青海云杉组成一条森林带
(祁连山森林,摄影师
余宽使用OPPOReno10倍变焦版拍摄)▼
在海拔较低一些的地方
草占据了主导
形成2.5万平方千米的草地
占了张掖市土地面积的52%
优质的草场自古便是游牧民族的家园
(请横屏观看,夏日塔拉草原,摄影师
吴玮)▼
祁连山与焉支山之间
平坦开阔的大马营草原
至今仍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基地
山丹军马场
(请横屏观看,山丹军马场,摄影师
叶长春)▼
除了马
张掖还是数百种植物
和多种动物的家园
珍稀物种如雪豹、马鹿等
也不时在此出没
(祁连山的藏狐,摄影师
吴玮)▼
水养育了山上的动植物
也汇聚成一条河
黑河
滋润了干燥的平原
黑河是河西地区最大的内流河
也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
它流经张掖全境
直达内蒙古居延海
(河西走廊水系及绿洲分布,制图
赵榜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原本贫瘠的荒漠土壤
经过长期的河水冲积
覆上了一层淤泥
形成特有的绿洲灌淤土
这种土壤营养丰富、不易盐碱化
孕育出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
(张掖绿洲,摄影师
李含军)▼
绿洲之上植被茂盛
植物的蒸腾作用
在近地表处形成冷湿气团
让张掖成了一个“冷湿岛”
气温比周边的沙漠戈壁低1℃至5℃
(请横屏观看,张掖茂盛的绿洲植被,摄影师
孔令晟)▼
凉爽湿润的气候
也让地表水的蒸发量大大减少
遍布绿洲的河流湖泊
组成万亩的湿地
(瓦房城水库,摄影师
李春)▼
广阔的湿地
成为鸟类迁徙的中转站
高台湖畔
每年都有成群的候鸟展翅翱翔
(张掖高台黑河鸟类,摄影师
吴玮)▼
优越的自然环境
既适宜放牧又适宜农耕
让张掖成为河西走廊上的明珠
也成为各路文明争夺的焦点
它的一山一河将发挥巨大的威力
成为中原民族进击西域的跳板
将张掖的历史带入新的阶段
03
一城
西汉之前
张掖是游牧者的天下
戎、羌、乌孙、月氏、匈奴
这些在马背上来去如风的民族
自己并未留下太多痕迹
但他们以张掖丰美的草场为大后方
对中原王朝产生了巨大威胁
至今遗留在山丹县境内的汉长城
叙述着两种文明最初的接触
(张掖沙漠中的长城遗址,此处应为明长城,仅作示意,摄影师
曾建军)▼
为解除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年)
霍去病率军两次出征
一次从南面沿祁连山北进
另一次则从居延海沿黑河南下
成功击破其腹地
祁连山下空留匈奴悲歌
(霍去病两次出征匈奴的河西之战路线示意图,制图
郑伯容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随后河西四郡设立
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张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仅用十几年时间
来此戍边屯田的人口就达8.9万
中原人在此“通沟渠,种五谷”
优越的环境加上先进的农业技术
让张掖迅速从游牧区向农耕区转变
(请横屏观看,张掖民乐县扁都口农田,摄影师
李陈)▼
张掖不仅是一座农业和军事重镇
其交通地位也至关重要
南部祁连山中的一个山口
扁都口
两侧山体高耸陡峭
最窄处仅有10多米
但这却是穿越祁连山
连接青海与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
(扁都口,张骞可能由此翻越祁连山,西晋高僧法显亦由此穿越,进而西行取经,隋炀帝由此翻越祁连山西巡,唐朝的李白、王维、高适等人也穿越过这一山口,摄影师
贺敬华)▼
沿黑河向北
则直通内蒙古
打通了从北方草原
直达青藏高原的南北通道
而丝绸之路的开通
更是西通西域,东达长安
张掖成了四方道路的黄金交叉点
(丝绸之路西安至敦煌段,从古时的长安出发共有三条道路,一条直接穿过河西走廊,为中道,一条穿过北方的草原和沙漠,为北道或草原丝路,一条翻越祁连山,为南道或羌中道,三条道路在张掖交汇后,再西去敦煌,制图
赵榜陈思琦/星球研究所)▼
从西汉至隋、唐
是张掖历史的鼎盛时期
丝路上往来使团、商旅不绝
商队规模动辄数百人
丝帛茶叶、玉石香料
均通过张掖贸易、中转
而从西域而来的葡萄、石榴、西瓜
芝麻、小麦、胡萝卜等农作物
也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深秋时节甘肃张掖山丹马场的农田,图片来源
VCG)▼
沿丝路传入的还有佛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洞窟艺术一路东进
在张掖留下了马蹄寺石窟
这一石窟开凿于山体内部
在山体表面露出阁楼式的窗口
仿佛悬空在陡崖之上
(马蹄寺石窟,与将木结构“挂”在悬崖上的悬空寺不同,马蹄寺的“悬空”是一个“假象”,它是开凿在山体内部的石窟,山的表面只是露出几个阁楼式的窗口,看起来像是“悬空”,摄影师
余宽使用OPPOReno10倍变焦版拍摄)▼
西夏更是在此建立国寺
大佛寺
主殿规模宏大
其内的卧佛一根脚趾
就足以供一个成年人横卧其上
(请横屏观看,大佛寺卧佛,摄影师
吴玮)▼
唐末回鹘、吐蕃的崛起
让掌控张掖的政权一再更替
但它重要的地位未曾改变
或是作为统御河西的政治中心
(张掖钟鼓楼,至今河西走廊地区保存完好的钟鼓楼中最大的一座,摄影师
吴玮)▼
或是作为抵御外敌的边防重镇
(张掖山丹县境内的明长城,摄影师
曾建军)▼
即便海上丝路崛起张掖逐渐落后于沿海城市但环境优越、通达四方的它仍是河西走廊上最重要的城市之一04尾声如今这里被称为“金张掖”金色既代表着它的经济发展也是它丰收的农田所实际呈现出来的色彩(张掖粮食收割,张掖是河西走廊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摄影师曾建军)▼余万亩玉米田在秋季将大地染成金黄(张掖玉米,张掖也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图片来源VCG)▼通过迅速发展的设施农业张掖还成为河西走廊上最大的蔬菜水果产地(张掖甘州市场丰富的干果,摄影师余宽使用OPPOReno10倍变焦版拍摄)▼强烈的日照以及西北的大风不仅为瓜果带来独特的风味也是电力的来源(张掖市甘州区光伏发电场,近年来张掖甘州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图片来源VCG)▼身处河西走廊的中段现代交通也绕不开张掖在肃南县镜铁山发现的铁矿促成了嘉峪关市的崛起以及嘉镜铁路的修通(镜铁山,嘉镜铁路,摄影师武嘉旭)▼曾经战马奔腾的山丹草场上兰新高铁飞驰而过翻越祁连山(兰新高铁线路上行驶的列车,摄影师靳晰)▼曾经无数古人翻越的扁都山口如今是国道由此经过一路经过花海和草原祁连山的雪峰和丹霞为伴是最美的三条国道之一(国道沿线风光,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张掖的城市景观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请横屏观看,张掖滨河新区,湿地、城市和远处的祁连山融为一体,摄影师吴玮)▼除了这些现代化的景观
张掖肃南县的祁连山草原上最后的裕固族牧民延续着古老的传统生活(星球研究所随OPPO影像学院来到位于夏日塔拉草原的裕固族牧民安平一家人的夏季牧场,拍摄最后一代裕固牧民所坚守的传统生活,摄影师葛跃进使用OPPOReno10倍变焦版拍摄)▼1.张掖市人民政府网站数据发布,治疗白癜风什么外用药好广州治疗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dl/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