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张掖市图书馆在四楼甘泉书院举行“潘竟万先生作品研读会”。研读会选取甘肃著名作家潘竟万先生《潘竟万文集》作为研读对象。区史志办主任张兰和《甘州区志》编辑张恒善、单浩强等应邀参与研读活动。图书馆馆长黄岳年、副馆长贾兴、孙一凡和部分馆员参加了此次研读会。
研读会伊始,主持人黄岳年馆长向嘉宾和馆员讲述了潘竟万先生生平和接收潘先生作品手稿的机缘。听到妻女将潘竞万先生作品集手稿13种(一大箱)、工作日记5包、三卷本《中国河西走廊》2套、《潘竟万文集》6套(每套10册)捐赠给图书馆的故事,在场嘉宾和馆员无不对潘竞万先生妻女的义举称叹点赞。这也是图书馆“金张掖书香文库”收到的值得珍藏的当代名家手稿。
在主题发言交流时间,图书馆副馆长贾兴对《潘竟万文集》卷册进行了说明:“潘先生这套文集分小说卷、故事卷、报告文学卷、诗歌散文卷、传记卷,共十本总计多万字,这多万字就是潘先生主要作品的总结和汇集,是子孙后代了解西部特别是河西走廊、读懂先辈的重要载体,潘竞万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后辈一代代传承下去”。采编室主任赵建功随后讲述了第一次同潘竞万先生妻女通话接收捐赠和第一次见面的经历,他说:“奶奶用一年的时间去整理潘老师的手稿,当看到一摞摞沉甸甸的手稿包裹经过精心整理,整齐地放到我们面前时,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爱,什么是伴,什么是人间深情。”馆员颉芳芳节选诵读了潘先生之女潘萍女士为文集撰写的前言。当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潘先生作为青年创作积极分子,赴北京参会,与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合影留念时,黄岳年补充说:“在那个年代,潘先生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到了许多文艺界的大家,比如艾青、郭小川、闻捷等,他们对潘先生的创作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正是因为潘先生深耕于大地、植根于人民,获益于良师益友,勤奋耕耘,才创作出了这么多好作品。潘先生特别勤勉,他自己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一个励志人物,在他身上,既有河西人勤劳宽厚的优秀品质,更有一个作家的良知与追求,值得研究,值得学习。”张恒善说:“潘先生我是知道的,但是没想到潘先生留下的作品是如此的丰富,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涉猎广泛,多万字真的是一生笔耕不辍的见证。”工会主席李育生、馆员姜莉诵读了《潘竟万文集》诗歌卷第8卷、第9卷部分内容,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主持人黄岳年馆长对诗歌创作的背景随文进行补充介绍,研读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了尾声。
研讨会上,黄岳年还就名家手稿的珍藏、捐赠等事项和区志办主任张兰进行了深入交流,张兰表示,后续将继续积极支持图书馆建设,为图书馆添砖加瓦。
12月26日上午,图书馆召开中层干部潘竟万作品座谈会。图书馆馆长黄岳年、副馆长孙一凡和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综合阅览室副主任武鑫就潘先生三卷本的《中国河西走廊》和大家进行了交流,武鑫说:“潘先生的《中国河西走廊》受到了原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宝生(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的高度评价。陈部长认为《中国河西走廊》全书集权威性、知识性、观赏性与史料性于一身,是宣传河西、宣传甘肃图书中少有的精品之作。该书的出版,对提升河西的形象和知名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大家边座谈边欣赏图册,领略了名作巨册的好风采。黄岳年讲述了潘先生与著名诗人闻捷畅游甘泉公园的轶事,请大家欣赏潘竞万张掖文字,建议《张掖阅读》报开辟潘竟万作品及研究专栏,选载潘竞万作品和相关研究文字。期刊室主任管文玲和采编室馆员李杉为大家介绍了闻捷、戴厚英夫妇的传奇与他们的生平及主要作品。最后黄岳年对本次交流进行了总结,要求年轻馆员要多读书多写作,积少成多,不断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举办研读会和召开座谈会,大家进一步认识了潘竞万先生和他的作品,在潘先生的书籍中、在先生的笔中、相机中去感受去触碰去欣赏家乡之美。今后,图书馆将通过多种形式对潘先生的作品集和手稿展开研究和交流座谈。图书馆也欢迎更多的学者、作家能将自己的作品、手稿入藏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为张掖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潘竟万(—),甘肃民勤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共民勤县委宣传部、中共张掖地委《河西报》、武威地区革委会政治部干部,中共武威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甘肃省社科院党委办公室主任、纪检组副组长,甘肃省亚欧大陆桥研究会会长,武威地区文联主席,甘肃省文联委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甘肃分会副会长。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长篇小说《天马的故事》《丝路风云》《沙漠奇遇记》《山羊特使》,长篇报告文学《大漠风采》《神奇的大山》《鲜红的太阳》,长诗《圆梦》《牧歌》《钟魂》,传说故事集《凉州传奇》《祁连山传说》,长篇历史风俗集《丝路重镇凉州》以及《中国河西走廊系列丛书》《中国河西走廊》(图册)等。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xw/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