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画院国家基金专讯丝路考察兰州至敦煌写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17-12-22

?

丁酉初冬,国家艺术基金丝路文明考察采风团第三段学员聚首兰州。西安中国画院院长王犇亲临兰州部署第三段考察行程。考察团由美术考古博士刘天琪教授带领,蔡学海、范朋杰担任领队,从兰州出发,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穿越河西走廊,取道酒泉、嘉峪关,朝圣敦煌。马踏飞燕、醉美丹霞、通关嘉峪、阳关锋遂,及至敦煌,一路风光壮丽而苍凉,每每让人惊叹。只知海天一色,不知云漠相接。天地苍茫,有大美而不言。又得刘天琪师谆谆讲解,学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歌墨颂,风尘仆仆,收获颇丰。

▲11.14日,武威。雷台汉墓,著名的马踏飞燕就出土于雷台汉墓,通过学习认识到汉代关于马的文化,从而引申出丝路文明在汉代的意义。

▲11.14日武威,西夏博物馆,学员们认识到西夏文字历史及与汉字的区别。

▲11.14日武威.文庙,刘教授讲解了唐代墓表,阐述了墓表到墓志的演变。

▲11.14日武威.鸠摩罗什寺,对于选题创作为鸠摩罗什与克孜尔石窟的学员来说考察鸠摩罗什寺有着重要的意义。

▲11.15日,张掖.河西学院。在河西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张敏的陪同下,考察团参观了河西学院敦煌藏经洞、白画及写经专题河西学院艺术创作中心展。收集了大量高像素的资料,这批海外遗珍的内容不仅充分反映了佛教文化历史,更生动的反映了河西走廊段在唐代以及唐代以前的民风民情,对丝路文明主题创作提供了原生态的参考史料。

▲11.15日张掖.大佛寺。大佛寺的壁画总体分为元明时期和清时期。就大佛的构造刘天琪教授讲解了其构造的步骤,随后学员们在大佛寺进行了写生。

▲11.16日,张掖.七彩丹霞地质景区。丹霞地貌是全世界非常独特的地貌,以中国最多,张掖七彩丹霞地貌是全国最出名的丹霞地貌,以其绚丽的色彩而著名。

▲11.16日张掖.冰沟丹霞。冰沟丹霞以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特异造型为其特征。学员们认为西安最有名的丝绸群雕主体造型设计来源于冰沟丹霞地貌。另外在丝路文明主题创作上,丹霞地貌可以作为汉大将人物创作的背景,及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地域特征,也具备边塞诗的诗意。学员考察并写生。

▲11.17日酒泉.魏晋墓。在魏晋墓发现了手绘砖,其中砖画的造型,线条,色彩简单洗练趣味性强,这种画风对绘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汗代画像砖画像石纯线条式的手法完全不同,具备一定的写意性。

▲11.17日,嘉峪关。考察团一行来到了天下第一关的嘉峪关,了解了嘉峪关的城体结构及历史,参观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11.18日敦煌.阳关,阳关相当于中国古代边境上的海关,自唐代诗人王维有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之后,阳关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送别的一个重要地点。学员创作《丝路烽燧》来此搜集素材并对景写生。

▲11.19日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已经成为一种代表中国文化和精神符号的莫高窟。刘天琪老师讲到,我们考察的是四个方面的莫高窟,首先是艺术的莫高窟,主要为佛教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有的画家来到莫高窟都有所得,也成为全世界艺术家的朝圣之地,从张大千、潘絜兹包括刘文西等对莫高窟都有过大量的临摹。第二点是文化的莫高窟,今天莫高窟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包括了从前秦以来到清代大量的文化遗产,因此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艺术成为了敦煌学。第三点是建筑的莫高窟,莫高窟的绘画和建筑是一体的,大量石窟群也是中国石窟建筑的典范。另外在石窟壁画中有大量的关于建筑描绘,因此也从中了解到了大量关于古代建筑的史料。第四点色彩的莫高窟,莫高窟壁画色彩闻名遐迩是中国古代绘画色彩研究的百科全书。

▲11.19日晚上,刘天琪老师为学员点评作品,学员间相互交流采风心得。

▲11.20日,敦煌.榆林窟,由于沟道里长满了榆树而得名榆林窟。洞窟从隋到初唐开建,一直到清代延续将近一千三百多年,总共41个窟主要集中在五代到宋。艺术特点传承了西域以来的特点和宋代的特点,加入了藏传佛教的艺术特点。

▲11.20日,敦煌.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主要以北魏时期的和回鹘时期艺术为主,特别是是北魏时期的壁画是有别于莫高窟壁画,线条大胆奔放不失柔美,写意性强有很强的冲击力,色彩以黑、红、赭、白为主,节奏感强烈令观者震撼神往。

▲11.21日,兰州.甘肃省博物馆。分别考察了丝绸之路段遗址文物厅,佛教文化厅,和彩陶文化厅。看到许多沿路不曾见到的文物真迹,使得整个第三段的考察更加调理、清晰、系统为整个第三段的考察划上圆满的句号。

文/国家艺术基金学员任西宁

编辑、整理/王欣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环吡酮胺乳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xw/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