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丹霞和雅丹的区别2丹霞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18-9-24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曹丕

上一期讲到“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几乎同时出现在中文地学文献中(前者年,后者年),名字都带有“丹”字,且二者的“长相”也差不多,很容易混淆。这一期详细讲讲丹霞地貌的名字的由来,成因,分布及和雅丹的区别!

1丹霞地貌的命名

年,矿床学家冯景兰,注意到广东韶关丹霞山分布有广泛的第三纪(万年~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这种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也即丹霞地貌中的“丹霞”一词来自广东丹霞山。

丹霞层

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

曾昭璇

曾昭璇,我国著名地貌学家,曾任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从40年代开始发表大量关于中国东南部红层与丹霞地貌的文章。年出版《岩石地形学》,年与黄少敏合作撰写了《中国自然地理—地貌》的“红层地貌、花岗岩地貌”部分,系统论述了中国红层及其丹霞地貌的岩石特点、构造变动和外力作用,总结了丹霞地貌5种基本类型,论述了岩石构造和外力作用在丹霞地貌发育中的关系,在国内开辟了丹霞地貌作为一种地貌类型的研究方向,是我国丹霞地貌研究的主要奠基人。

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学家李见贤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

2丹霞地貌的定义

不同的辞书、专家对丹霞地貌的定义达到20种以上,并有着很大争议。这些定义中地不同之处若从岩石地貌学的角度来看,是属于原则性的,各种定义彼此是不能合理共存的。

(1)岩性的争议:岩石地貌中的关键因素是构成地貌的岩石类型,对于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来说,多数人主张是碎屑岩中的砾岩和砂岩,有的则认为还应包括火山碎屑岩、红色碳酸盐岩、浅变质岩,甚至有人主张只要是能形成赤壁丹崖群的红色岩系就行。

丹霞山的岩性为白垩纪的砂岩和砾岩互层,为内陆湖盆地区的河湖相砂砾岩,产状近水平

陕西靖边县龙洲丹霞地貌的岩性为风成砂岩,岩层产状近30°倾角,典型风积成因。

(2)成岩环境的争议:此外,关于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的成岩环境也没有达成统一认识。①多数人主张应该是陆相(即当时应是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的岩石;②有人则认为应包括海相(即当时应是在海洋环境中)沉积的岩石;③还有人提出:“凡红色碎屑岩,不论它是陆相、海相、火山相(即是由火山活动所生成的岩石),只要形成丹崖赤壁的都称丹霞地貌。”

随着研究丹霞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丹霞地貌都有人去考察,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丹霞地貌的定义变得越来越简洁和有概括性,再也不罗列具体的地貌形态了,而是把这些形态归结为“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一类地貌”(即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学者们规定“丹崖”的高度应大于10米,“丹崖”的坡度则应满足悬崖坡的条件:55°至90°之间。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标准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应归入红层丘陵山地中,这是划分丹霞地貌与红层地貌的界限。

3丹霞地貌的成因

丹霞地貌(Danxia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

形成过程

若想了解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首先就要了解它的形成条件:1、物质基础(红层);2、构造基础(断层节理、岩层产状和地壳升降);3、外力条件(流水、风化和外力作用)。

以广东的丹霞山为例。

(1)1.37亿—万年间,也就是白垩纪时期,丹霞山为南岭山脉中段的一个山间盆地,大量碎屑砂砾石被雨水冲进沉积,在华南热带和亚热带干旱的气候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脱硅和富铁铝化的过程,于白垩纪晚期沉积形成了陆相红色砂岩、砾岩和页岩所组成的红色河湖相地层。如下图A所示,深颜色斜线部分表示的是当时丹霞盆地堆积的红层,这就构成了如今广东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

(2)在距今约万年前,本区受印支和燕山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如下图B),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

(3)第三纪至今(距今约2万年至今),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流水、风化和重力的作用下(坡面流水不断蚀去坡面的风化物质,使风化得以继续进行;而流水的侧蚀往往在坡脚掏出水平洞穴,使上覆岩块悬空,为重力崩塌提供了可能;而这些崩塌的岩块堆积在山麓就形成缓坡),就把丹霞盆地的红土切割成一块块陡立的红色山群(如下图C),形成了如今美丽的、“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山。

几种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崖陡壁

宝塔状丹霞地貌

柱状丹霞地形

柱状丹霞地貌(丹霞山阳元石)

城堡状丹霞地貌

方山

3丹霞地貌的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其中以中国的分布最广。到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处,分布在26个省区(如下图)。全国二十多个省均有分布,但以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出名,丹霞山是世界上“丹霞”的命名地。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族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我国的丹霞地貌的分布甚广,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川渝黔和甘肃

中国最美七大丹霞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曾经提到的“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的简要情况。这七处丹霞地貌分别为:①.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②.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③.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大金湖;④.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的龙虎山;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崀山;⑥.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⑦.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丹霞地貌。(实际上⑤中的两处景观基本在一起,因为均地处湘桂两省交界处。)

广东丹霞山丹霞地貌

武夷山丹霞地貌

福建泰宁大金湖

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

广西八角寨

湖南崀山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也有研究称为“彩丘地貌”)

贵州赤水丹霞地貌

4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的区别

前面讲过,“雅丹地貌”中的“丹”字是音译而来,与红色没有任何关系,雅丹地貌的颜色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红色以外的任意颜色。而“丹霞地貌”则是以红色砂砾岩为主要成分、以赤壁丹崖为典型特征并以地表水冲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景观。所有丹霞地貌的定义都承认岩石是红色的,但对色调并没有定量标准。

雅丹是干旱地区湖相层经风蚀作用而形成的垄岗状地貌;丹霞是红色岩层经地表流水作用加之垂直于地表的节理共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地貌。

简单地说,记住“风蚀雅丹、流水丹霞”八字箴言即可!

感谢王嘉琦提供部分材料。

更多地球科普、地球科考相关知识,请







































儿童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xc/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