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张掖市事业单位分类的实施意见》和《张掖市市直事业单位分类目录》。近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记者:为什么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答:事业单位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记者: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任务是什么?答: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和总体目标是,年底前基本完成市、县区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稳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探索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施管办分离、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等工作。到年,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实施管办分离、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到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公益服务体系。记者:事业单位的类别划分为哪几类?改革方向是什么?答:按照社会功能,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再细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政事分开,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将这类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内设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主要是事企分开,改革的方向是转企。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是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的核心要求是创新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其公益属性,激发生机活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改革后,只有这类单位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记者: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方针是什么?答:我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方针。分类指导,就是要对不同社会功能的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分类管理,不搞“一刀切”;分业推进,就是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不能替代正在进行的教育、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而是与行业体制改革相衔接,协调推进;分级组织,就是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市、县区分别组织实施本级事业单位的改革。市一级在制定政策、抓好本级事业单位改革的同时,指导好县区改革工作;分步实施,就是要遵循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结合实际确定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按照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稳步推进改革。记者:如何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改革?答:一是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二是分别实施改革。对完全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进一步强化其公益属性;对主要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将其兼有的行政和生产经营职能剥离到位后,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职责任务不足的并入其他事业单位或予以撤销。对保留下来的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规范其机构名称、职责任务、编制员额、经费形式等。三是进一步加强编制管理。按照“控总量、优结构、保重点、促发展、增活力”的要求,全面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制度、评估审计制度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科学制定不同行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四是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五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六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我市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七是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八是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结合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对事业单位运行情况、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财政支持方式和机构编制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记者:我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具备哪些有利条件?答:当前,我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改革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分类意见》,为推进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二是改革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市综合实力增强,为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三是改革有扎实的实践基础。我市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新闻出版等行业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为深化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四是改革有广泛的民意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公益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层次不断升级,对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改革普遍关切,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这些都为事业单位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癫疯白癜风公益活动持续开展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xc/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