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殷殷嘱托记心间攻坚克难奔小康张掖日报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24/10/12

殷殷嘱托记心间攻坚克难奔小康

——张掖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系列报道(六)

记者杨静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性任务、标志性指标,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庄严承诺。特别是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亲临张掖视察,看望干部群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多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全市上下谨记总书记“要深化脱贫攻坚”的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插花型”贫困县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底线性任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持精准策略、保持攻坚态势、聚焦重点任务、强化责任落实,着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有效落实,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年,5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全部摘帽退出;年,6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年,剩余户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张掖历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

全市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长9.5%;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长33%。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危改任务全面完成,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用电难、饮水难、用网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贫保险”政策措施全面落实,防贫网络更加密集牢靠,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更加坚实。

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展现张掖担当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工作责任,着力构建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政策支撑、宣传引导、监督考核“五大体系”,全面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有效落实。市委成立市委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32名市级领导每人联系帮扶2个贫困村、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加强帮扶成效,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同志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行业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市上及时出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保障等方面提出18条措施,全过程落实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积极探索创新防贫机制,实现建档立卡户、边缘户“防贫保险”全覆盖,进一步筑牢了“防贫关口”。

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夯实富民基础

年,民乐县六坝镇北滩村村民白乐善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入住圆梦苑小区,他和妻子成为海升现代农业智能温室的工人。过去靠着打工种地年收入不到3万元,而现在夫妻俩一个月工资就近1万元。在民乐县,和白乐善一样的数千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告别了过去烟熏火燎的土炕窝,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在海升现代农业智能温室有了稳定的工作,从农民变成工人,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幸福日子。

这是我市不断加大产业扶贫投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的一个缩影。

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举,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做优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后制定出台《进一步支持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措施》《张掖市牛产业发展规划(-)》《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实施意见》《推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深入实施玉米制种、绿色蔬菜、肉牛养殖、优质牧草“四个百万”工程,发展壮大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优质林果、花卉“六个区域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优质肉牛、绿色蔬菜“两个百亿级产业体系”,支持农户发展“小庭院、小手工、小家禽、小买卖、小作坊”五小产业,推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65个贫困村落实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面积10万亩,发展培育“五小”产业个,建成扶贫车间69个。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人、草管员人,发放补助资金.8万元;出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项,全过程落实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建档立卡户、边缘户“防贫保险”全覆盖。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全面推进

年春节期间,在我市全程创作拍摄的36集脱贫攻坚题材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一个都不能少》中的“速展小区”原型来自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秀美独特的村容村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更在全市凝聚起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后,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即着手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并连续3年以市委1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安排,坚持从工作机构、政策措施、推进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体谋划、有效衔接。年10月,我市在全省率先谋划实施以“两带四区四线”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向整体推进、全域拓展提升,实施重点项目个,完成投资.5亿元。张民、张肃公路两条公里示范带基本建成,甘州区陈寨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临泽县丹霞生态康养谷、高台县东联村富民产业联合体、民乐县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肃南县康乐裕固族民宿度假区等项目建成运营,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部建成。

同时,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六项行动”,新建改建卫生户厕2.82万户,行政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实施风貌改造1.58万户,全市73.4%的村创建为清洁村庄,农膜回收、尾菜处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转化等均完成省上下达指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推行以“三个不增加”为代表的融资机制,整村整乡推进乡村建设,带动全市拆除危旧房1.06万户,新建房屋户,实践中形成了棚户区改造提升、生态宜居搬迁、盘活资源融资、产业融合带动、前庭后院改造等多种模式,其中民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生态宜居搬迁项目加快实施,1万余户4万多人分房到户。

千年小康梦,百年奋斗圆。尽管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历史性成效,但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依旧保持昂扬斗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xc/101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