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随八棵古树感悟张掖历史与文化一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20-10-24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古树名木,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其中,古树是指树龄在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张掖现存的古树名木,有年以上历史者已然很少,但有百年历史者仍有一批。这些古树名木和山水、建筑一样具有景观价值,是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它苍劲挺拔、风姿各异,镶嵌在名山峻岭和古刹胜迹之中,与山川、古建筑、园林融为一体,吸引着人们去游览观赏。古树多属乡土树种,保存至今的古树,都是久经沧桑的活文物,可就地证明其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适应状况。

树木本无社会属性,但人们在生活中却往往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每个村寨,每条街巷,每座寺庙里的那几棵古树都曾庇护过那一方的人们一一乘凉、提供果实或柴禾等。故尔古树名木既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象征,也是游子们重要的“乡愁”记忆:每当回家从很远处望见那棵高大树木的一瞬间,心中就会升腾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啊,到家了!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在党寨乡雷寨村上小学时,学校门前操场上有2棵七、八个孩子手拉手才能抱住的杨树,那杨树冠巨大,大到几乎将蓝球场覆盖了起来,当天热有蓝球比赛时,观众们就坐在树荫下惬意地观看。在那两棵树下,我也慢慢听懂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的意思。由于张掖的大多古树总是与寺、庙、戏台、坟苑、古建筑等相伴相存,所以在五十年代反对封建迷信拆除寺庙和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两次运动中,大量古树遭牵连惨遭砍伐。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乡村城镇化、迁坟、城市改造等,又有一批古树被清除。现在幸存下来的已不及解放初期的十分之一。由于研究张掖历史文化的缘故,笔者在长期作田野调查过程中,与这几株古树名木有过不少交集,现作整理,以飨读者。

图左:枯死的梧桐树干

右上:复建后的梧桐泉寺

右下:破败的五台山

梧桐树与梧桐泉寺

在张掖现存为数不多的古树中,高台县梧桐泉寺门口有一株已枯死的梧桐树干显得格外突出。梧桐本为一种落叶乔木,在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尤以长江流域为多。在张掖,这种树木栽种较少,栽种后能生长为巨型者更是少之又少。梧桐泉寺的这一株可谓全市此类树木中的翘楚。年,笔者曾前往游览这座名寺:只见寺院门口一株粗壮但已枯死的梧桐树干仍然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倔强地向世人诉说着这里久远的历史;位于寺院东侧的“五台山”到处是残垣断壁、支离破碎的壁画和被弃的佛像残块等令人惨不忍睹!

梧桐泉寺位于高台县南榆木山西侧,距县城20公里,因山涧有滴滴泉及梧桐树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曾建无量佛殿。咸丰、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后于清光绪十九年()至民国元年()重建殿宇。有无量佛殿、真武庙、仙姑庙、药王庙、玉皇阁等五大殿。每殿相隔十数丈。缘阶而升,如五星联珠。又有木质卧龙天桥,横跨山涧,桥东有五台山,为盛景最高峰。环顾山峦,树木葱笼,梵宇琳宫,星罗棋布。旧为高台十景之一,号称“梧桐仙景”,是本县佛教名刹,游览盛地。旧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日前后,适值春暖花开,前往朝佛、游览者络绎不绝。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惨遭破坏。

关于梧桐泉寺的来历,民间传说:五凉时期,割据河西的前凉开国之主张轨接到山下村民报告,说这里有五色祥云缭绕山头,张轨认为是吉兆,便率人上山察看,发现有一只七彩大鸟栖于梧桐树上,便焚香顶礼膜拜。返回后调遣工匠大兴土木,依山跨溪修建寺院,一时香火十分旺盛。若此传说有据,则这棵梧桐树便为张掖所有现存人工栽植树木最早者,可称为张掖第一树!

梧桐泉寺现为县佛教协会、梧桐泉寺管委会所在地。年恢复建设以来,在县人民政府和宗教管理部门支持下,县佛协多方筹措资金,按原遗址、原风格重建了大雄宝殿(原无量佛殿)、观音殿、地藏殿、药师殿、罗汉堂、念佛堂、观音塔、钟鼓搂,以及山门、斋房、宿舍等,建筑面积达2多平方米。并种植了花草、树木。该寺佛事活动已恢复正常,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来该寺拜佛、游览的县内外游人达2万多。

散文家吴晓明在《梧桐泉寺》中描述曰:现在的“梧桐泉寺像是开在山坳里的一朵睡莲,远处看美轮美奂,走近流光溢彩,花香弥漫檀香流散,像是跌落在尘世里的天堂。”

崇文育化福善流于当今

藏器行教厥功期乎后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xw/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