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场到兰州的路上拍的,“馒头山”。
去张掖,先在兰州住一晚上,对于一个在东北长大的人来说,一路上仿佛都在重温初中的地理课。兰州,白银,青海,西宁,格尔木……它们本来都“在那遥远的地方”,猝不及防出现在面前,我的头脑似乎还来不及接纳。比如西宁,一来一往,我居然路过两次,从车窗惊喜地张望,高楼一丛丛,好像上了地理书的当。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
1、兰州拉面与馒头山
爷爷有位叔辈兄弟在兰州,每隔几年他都会回家乡看看,我小时候,就过早地知道有个地方叫兰州,坐火车过来,要几天几夜。后来读巴金的《寒夜》,女主人公随上司去了兰州。那是抗战时,仿佛走投无路才来这里。还有一年,一位大姐到这里,买了几本茅盾的旧书,是抗战时翻印的,纸很粗糙,倒也难得。我想,这地方真能保存文化。
这就是兰州留给我的印象。
对了,必须要隆重提到大约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能看到的兰州拉面。我们家那个小区就有一家,觉得“兰州拉面”不够响亮,前阵子换招牌,赫然写上“中国兰州拉面”,大有国面的味道。
念高中时,我没有注意到县城里有拉面馆,也许那时候我比较本分,只知道老老实实在学校里吃食堂。等到念大学,街上任何的一个转角处仿佛都能冒出一个兰州拉面馆,我也常与同学,三五成群到里面吃一碗。不为别个,图方便,点好面,白帽子厨师一声“好咧”,拉开架势,左右开弓,左甩右晃(他们老了绝对不用跳广场舞),几分钟后,热气腾腾的面就端了上来。还有,图便宜,三五块钱一碗,对穷学生,不是负担。奢侈一点,还可以加茶叶蛋,加土豆丝、拌黄瓜之类的小菜,要吃大餐了。兰州拉面,细圆的面丝,我没有吃出什么感觉,倒是对这汤情有独钟,特别是肉汁多的,加葱花、香菜,甚至上好的酱油随热气翻腾上来也别有滋味。不过,如果遇到糟糕的店家,清汤寡水,一团面蜷缩在碗里,上面飘着星点葱花,越吃越没滋味,剩半碗、拍屁股走人的时候也不少。
兰州拉面,尽管我吃了不少,却一直谈不上爱恨,仿佛因为机缘或者别无选择才选上它。后来各种面多了,重庆的,陕西的,山西的,日本的,意大利的……我大概就不会主动选择兰州拉面,也许,当年吃得太多伤着了。不过,既然有机会到兰州,我想,一定还是要吃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
从机场出来,坐上大巴,已是夕阳西下,有印象的是高速公路两旁的馒头山,山并不小,只是没有高树,像是剃平的头刚刚长出一点点头发。草,不是鲜绿,而是墨绿,甚至发灰。接近市区,开始塞车,传说中的黄河和大桥之类的,都无缘得见。城市在结束一天工作之后,街道开始新的忙碌。包括我住的宾馆,街区,高低不平的方砖路,商店的招牌,人的装束,都没有感觉到与其他城市有什么差别,所以,我执意要吃一碗兰州拉面。我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就是兰州与其他城市的区别。后来的经历证明,这是自作多情。
我相信找了一家不是很差的面馆,当然,也不仅仅是吃面,就是面也不是飘着葱花那么简单。菜单上有各种各样的面,价格也是当年的好多倍。可是,我必须说,很失望,准确地说,我努力吃了,还是没吃完,而“正宗”的吃面,应该是嗖嗖吃完,在呼噜噜把汤都喝得见底,嘴一抹才走人的。第二天早晨,我又到另外一家,门面不是那么精致的面馆,有人提醒我,这样的土里土气的馆子才能吃到正宗口味。与前一天晚上是大不相同,可也是“不过如此”,莫非,我到了一个假兰州?我在朋友圈里吐槽,有人深有同感,也有人不以为然,说我没有去对地方——其实,人生更多是邂逅、偶遇,哪有那么“正确”的相遇?——不过,也有人提醒:现在做拉面的,甚至都不是西北人。
我想起了在上海的一次吃面经历,福州路书城附近,有一家陕西面馆,殿堂里挂满中华名小吃、传统美食等等金字牌匾。我要了一碗面,咬上去,黏糊糊的,我一看不对,面的芯儿还是白的。便喊来店员,对他说,面没有煮熟。他端走,一会儿又原样端回,恭敬地答道:后厨说了,我们都家的面就是这样子。我自认晦气也就罢了,深感智商都受到侮辱,原来认为吃了这么多年饭,颇有经验和一技之长,原来连生的和熟的,我都分不清?悲哀,更感到悲哀的是那些“中华传统美食”,过去乡间野店,每天卖出不过几十碗,厨师耐心做,认真煮,大家细嚼慢用。现在可好,到了人比蚂蚁还多的大都市,“走向世界”了,人排着队等面,店家一天卖出几百碗、一千碗,连煮熟的工夫都没有了。商机恰恰扼杀了“传统美食”。
好吧,这只是我一次的感受,不足为凭。我要去张掖,葡萄美酒夜光杯,就不必纠结于这些了。
2、奔马
我不喜欢徐悲鸿画的马,说不上什么理由,只是感觉不到那种内在的美。奔马高昂的头,奋起的四蹄,健硕的身材,我觉得都是做作。然而,这次张掖之行,却让我改变了看法。
7月17日,车过西宁,接着前行,风景与兰州大为不同。这里是绿洲,绿草如茵。再向前走,像地毯一样的绿草中,还有一些金黄,虽然有些过了季节,油菜花还是让阴暗的天带给人各种笑容。
火车里的孩子开始喊叫了,一群群的白羊,十分可爱。
然后,是绿色的接力,远处的山是浓重的一笔,看不清楚山尖是否有积雪。刚刚下过雨,山腰有白白的雾气飘过,是美丽的腰带。这种背景下,首先是辽阔,天与地相接,一望无际。就在这辽阔的大地上,突然闯入几匹精灵,在我还来不及看清他身影的时候,跑出了一个弧线。它们的脚步那么轻盈,像腾云驾雾,身子像是在飞在游。关键是,我感受到一种自由、自信,无拘无束,又坚韧有力。这些马,流线十足,完全改变了纸上给我的印象,此时,伟大的艺术比壮阔的生活渺小得多。过去看到的马,都是沉默、无言的,低着头,拉着车,或是供人骑的。而这里的马,在辽阔的天地间,旁若无人地奔跑着,那种力量,那种健美,那种高傲,展露无遗。
我看清了,草地上竖着的牌子,这里是山丹军马场。
从兰州到张掖,一路的火车上拍摄
3、大美张掖,书香甘州
张掖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火车站,站前一如想象的混乱、热闹。
刚才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xc/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