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体验“一部手机游甘肃”!
游子归来,
饱含对家乡美食的垂涎,
最淳朴的归属感,
就融化在这点点滴滴的美食中……
下面微游君就带大家,
去品尝一下定西、张掖的美食,
感受浓浓的年味!
定西美食陇西腊肉原料选用岷县闾井山区一带的蕨麻猪,该猪体形小,多不过百斤,腿细、皮薄、肌肉紧密。由于野外牧养,多运动,致瘦肉比例高,且滋味鲜美。成品肥瘦相间,红白分明,滋味醇美,瘦肉不柴,肥肉不腻。蒸熟或煮熟后,香味扑鼻,诱人食欲。
岷县点心岷县点心皮薄个大,份量足,加工原料丰富,生产工艺考究,百吃不厌,是难得的美食。点心馅里增添的原料有绿红丝、玫瑰糖、核桃仁、花生米、冰糖、白沙糖、金桔、胡麻油油、和各种香料,不仅大大提升了岷县点心的口感,更加提升了岷县点心观感,使其达到了真正的好看又好吃。
定西粉汤粉汤,将凉粉切成方形薄片,加杂烩、丸子、鸡肉、酥肉、肉片等,为定西民间常见待客食品。惟独定西人叫“粉汤”。因为它拥有周边各县饮食中所缺乏的独特主角——“杂烩”,显示了它独具的特色。
烤土豆定西土豆甲天下,定西的土豆质优、色白形圆、薯皮光滑、口感醇香。在定西上桌第一盘开餐菜就是烤土豆,大盘子里十个中不溜圆愣愣金灿灿的烤土豆,拿起一个剥皮,一口下去,满口留香。就着腌韭菜吃,风味更独特。
通渭凉粉采用花荞粒,脱壳之后反复搓揉,取其淀粉,经过多次沉淀,然后细细浇入沸水之口,同方向搅动,温火熬煮而成,色白如奶,细滑绵软,及其晾凉之后,方才调制或是浆水,或是用醋、酱等为汁,入口时,含之如饴,美味十足。
荞粉荞粉色酱红,用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其做法是先将荞麦用水喷湿,搓破皮,倒入盆内清水中揉搓慢洗,然后用细箩滤去黑色的皮,在盆中沉淀,倒去浮水,晾晒干,粉面制成;再将粉面溶入适量清水中,做成粉芡。锅内注水适量,烧沸,擀面杖搅动,木勺舀粉芡慢慢溜入锅内旋涡,如此反复,由稀而稠;然后将熟好的粉舀在小盆大碗,冷却后反扣过来,做成的粉坨皮硬瓤嫩,圆润饱满,细腻而富有弹性。盛一碗调上大黑酱、蒜泥、油泼辣子和香醋即可食用。
通渭荞圈圈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麦面,拌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再浸入沸油锅炸制而成。其形如镯环,色如蟹肉,味带天然之香甜,清香可口,让人垂涎,咀嚼时别有风味。
张掖美食牛肉小饭牛肉小饭,是张掖独有的一种面食早餐,入口牛肉嫩滑爽口,面丁疙瘩爽滑无比,口感很好。牛肉小饭选取的新鲜的黄牛肉,用面粉加水做成面团,将面片用刀切成饭粒大小的方块。刚出炉的小饭热气腾腾,汤中的面粒粒都分的很清,有着晶莹剔透的外表。再配上浓浓胡椒的香辣味,非常的诱人。
炒炮“炒炮”是张掖市一种地方特色面食,也叫“炒炮仗子”。“炒炮”取其形——把面搓成筷子粗的圆面条,然后揪寸段于开水中煮熟捞出,与蔬菜相拌炒熟外加卤肉即可食。该小吃以“精、鲜、奇、特、色、香、味、形”而著称,实惠方便,受到人们的欢迎。
烧壳子据说烧壳子源于张掖市肃南县的裕固族。由于裕固族属于游牧民族,住所随季节不同而迁徙,长途跋涉中,这样的面食最适合做行走的干粮。作为裕固族别具风味的传统面食,他们的传统做法是:将面做成烧锅大小,盖上烧锅盖,埋在烧好的羊粪火中,四面加温,直到烤到黄亮,味香而脆。凡是遇到喜庆事,都要做烧壳子待客,手艺好的还可做出花卷、百叶、石榴、桃子等花样不同的烧壳子。
油糕张掖油糕——色泽金黄,松软酥脆,香甜可口。以上等清油、细白面粉、精糖为原料,先将面粉用开水烫至半熟,用冷水反复搅和,再揉成鸡蛋大的面团,包糖、芝麻、桂花做的馅子,入油锅炸成,是张掖人最喜爱的小吃之一。
粉皮面筋张掖粉皮面筋起源于何时已无从参考,但在一首流传久远的张掖民歌《姐儿怀胎》中,就有“怀胎那个三月里啊,三月里三清明。想吃个黄芽儿葱啊,还得那喷面筋”的歌词。粉皮面筋的特点是肉、菜、面筋搭配合理,营养丰富。面筋醇香柔韧,既解饿又解馋;粉皮色泽晶润,口感顺滑;加之碧绿香脆的包菜调和在稠滑的汤里,散发着一股蔬菜的清香,十分催人食欲。
文字:微游甘肃综合整理
图片:网络综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xc/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