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曹斌河西走廊,我的小河村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17-10-28

河西走廊,我的小河村

曹斌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但在我的故乡,这话却不灵。

我的老家叫小河,她隶属于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这是一个面积不足平方公里、人口仅有2万的村落。

沿着千里河西走廊一路西行,来在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再往西(跨过黑河)34公里,就是我的故乡小河了。

这里,历史遗存与山川景物交相辉映,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自然融合。

这里,南可望祁连山顶终年积雪,北可枕合黎山头郁郁烟云。兰新高铁和兰新铁路从她南北两侧呼啸而过,连霍高速和国道线也从她南北逶迤而行。东面,她与沙井驿接壤;东面的东面,便是著名的西城驿和黑水国了。

在她的西边,是祁连山冰雪融水而成的一条季流河——大沙河(黑河的支流之一)以及大沙河西岸的张掖市临泽县城所在地——沙河镇。

《百度地图》中的小河村(乡)

在行政区划意义上,小河是甘州区最西的“边鄙”,距甘州城(张掖市政府所在地)相对要远;在地理意义上,小河却是除沙河镇外离临泽最近的村镇,相距不足3公里。

小河村的水浇地直接与临泽县位于小沙河的开发区接壤。翻过一道高坡,临泽县城便尽收眼底。我和我的发小们是听着沙河驻军的军号声、打靶声和临泽一中的广播体操旋律长大的。

所以,家乡人到临泽总说是去“上街”,而到甘州城总说是“进城”去。

其实,作为祁连山洪水冲击而成的大沙河和小沙河是并驾齐驱的。只是大沙河有季流之水,故称其为河;而小沙河则是一条布满砂夹石、东西宽窄不等的戈壁滩,常年无水,又被世人唤作小河滩。

小河曹家庄帛质宗牌

张掖、沙井、小河滩地名的来由,可谓古色古香。据《甘州府志》《甘镇志》《张掖市志》和《沙井镇志》记载——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年),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逾焉支,北拒匈奴,扬威馾得。率将士经沙井地域,逐掘井解饮,因沙多水旺,沙井便由此而得名。张骞持汉节、奉王命,开古道、辟丝路,出使西域,“张国臂掖”,从此张掖名震河西。

元鼎六年(前年),置张掖郡,治所馾得,领十县,设沙井驿。

明正统年间(年—年),为加强军事防御,大兴土木,修筑长城,在甘州五卫筑堡52座、墩台个。经推断:沙井堡、河滩堡由此产生。

由此可见,小河的名号迄今至少也有年之久了。

小时候就听老人讲——

《西游记》的故事多发生在我们家乡,如:孙悟空是唐僧在临松瀣谷(今马蹄寺)五行山收的徒,猪八戒是在梨园口南台子高老庄收的,白龙马是在山丹军马场收的,而沙和尚正是在大沙河(流沙河)皈依佛法的。

北山(合黎山)板桥附近有牛魔王洞,而丹霞地貌正是小说中的火焰山——它是美猴王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后,将炉门之砖踢开落下而引燃的……

今年4月初央视10套科教频道推出的三集纪录片《西游记张掖寻踪》,似乎也在证实着上述传说。

小河曹家庄木质宗牌

年10月底,我在新疆阿克苏和温宿出差,周末去天山神木园参观。途中,当听到新疆司机师傅介绍说前边就是《西游记》中的流沙河时,我很不服气地怒嗔:“哦,原来沙和尚的全名叫做‘沙悟净?买买提’!”

大沙河真乃一条了不起的河,人到此地便真正地赋予了人性的光辉。

年底至翌年初,红西路军血战河西,在小河西南边的梨园口、倪家营、大沙河等地转战70多天,与国民党西北地方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部展开英勇斗争,屡创重敌。无数革命先烈在此洒下了热血,献出了生命,把革命的火种撒向大沙河,也使小河大地经历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小时候就听说过许许多多我的爷爷辈们掩护、抢救、接济和护送流落红军的故事。

人性就是这样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很多的伟大的品质和精神就是在普通的人身上发现的。这是人的本性,且像金一样珍贵。

我的爷爷辈们,不正是用人性的光辉,谱写了生命的赞歌吗?!

岁月沧桑,时序变迁,留在小河村的历史遗迹已然为数不多了,但令村民们引以自豪的古墓坑、三叉杆和轧花厂,则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我们曹家庄的土地上。

就在我们水浇地的西南边上,有被人盗过无数次的古墓坑,据老人们讲,那些可能是古汉墓群。

小时候,也常常带着发小们前来“探险”、“寻根”,然而,不谙世事的我辈,毕竟不知秦汉和魏晋,更不懂古墓的价值所在,还时不时地受到脚下遗骨残骸的惊吓,夜晚噩梦不断……

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笔者母校)校门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小学时,生产队要打“大口井”(机井),队长带社员们去古墓坑“拉砖”,把一块块青色的方砖挖出拿来筑井沿,使我们生产队的大口井庄重、豪华又不费分文。

那一块块青砖,可是一个个美丽的神话和一段段久远的历史啊!

小河三叉杆,原来的小河公社(乡政府),建在我们曹家庄的地上,最早叫小河滩堡子。

小河三叉杆

小河滩堡子的后围墙一角上有一个航空标志,我们跟着长辈们亲切地叫它“三叉杆子”。

叫它三叉杆子,其实应该是四叉杆子,因为这个塔形木建筑坐落于3米多高的土夯城墙角上,4根5米多长的圆木主木屋架凛然竖立,4根辅助圆木斜拉成筋肋,构成塔身的第一层;二层又是4根圆木成四维,4个面上各有2根圆木交叉固定,支撑起塔顶木板。塔尖为一木立柱,类似于避雷针。

塔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叉杆,3根圆木三足鼎立,穿过一、二层的界面,在二层中部聚拢成一小小的平台,早年上面放置着一个风向风速器具,每到三级以上的风刮过,总能听到它的报警声。

整个木质镂空建筑,下大上小呈塔状矗立,美观大方,合乎力学原理和木结构造型技术。它见证了半个世纪多的风雨而依旧巍然耸立,颇为壮观。

听父辈们讲,前苏联老大哥帮助我们搞建设时,于年曾建起了西北航空技校,同年在我们村建分校,校址就设在堡子里,分校领导和老师曾在我太爷的厢房、堂屋里住过。

小河红肖梨

而今想来,那飞机场就应该是在小沙河和大沙河的戈壁河滩上吧。只是好景不长,时隔2年后,前苏联专家撤走,航空技校及其分校统统下马,仅留下那个曾经的作为航空标志的三叉杆子,默默地诉说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打我懂事起,轧花厂已经沦落为我们生产队的牛圈和打麦场了,它四周夯土而起的两米多高的围墙,以及墙内近平方米平坦的场子,映衬着它昔日在“大跃进”年代少有的辉煌。

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土质不怎么肥沃、墒情不适宜种植棉花的小河公社也成了种棉基地,我们村当然也不例外。

为了让采摘的棉花有一个集中堆放和初步加工的场所,公社、大队选中了我们曹家庄中心位置,修建成了全乡唯一的一家扎花厂。

但据老人们讲,这家轧花厂其实也就轧过仅仅一年的棉花,后因我们及附近生产大队棉花产量低、原料供应不上而下马了。

小河灵隐寺

现在再回老家,当年的轧花厂,包括后来生产队的牛圈早已荡然无存了,只是在我们脑海深处还有着它的轮廓和印象而已。

如今的小河村,田野绿树掩映、镇村道路四通八达,草畜、制种、林果三大主导产业欣欣向荣,优质小麦、种子繁育、花卉蔬菜、畜禽养殖、优质牧草、品牌红枣六个基地日渐壮大,西瓜、黄豆、红枣等农副特产品久负盛名,誉满甘州,牛羊肥壮、水草丰茂,万亩优质牧草基地备受青睐,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小河有我童年的记忆。尽管小康楼已部分地替代了居民点的平房,也总要试图在碎片化的遗存田畴里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长印记。

笔者在老家晾晒制种玉米的房顶

故乡有我的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每月回家去看望双亲一趟,尽管当年进城上学的8毛钱车费早已经涨到了8块。

有水的小河往事尘封,无水的小河历史绵延。故乡小河更牵动着我的乡愁。

历史如歌,永不寂寞,正如陈琼美所唱的《小河》那样——

笔者在老家晾晒红枣的房顶

小河缓缓地流,轻轻地唱着歌/一抹夕阳祥云多/映出醉人的笑窝/小河它不会寂寞/愿把我秘密诉说/让它把那烦忧带走,把纯洁的溪流给我……

(年7月4日于复旦号楼)

??????

约稿启事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

vip.sina.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rk/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