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添加义项
?
张掖,甘肃省省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渔米之乡之美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土特产品有元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张掖市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县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3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8%。有汉、回、藏、裕固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
张掖市是国家年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张掖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以及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马蹄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张掖市
外文名称
ZhangyeCity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电话区号
下辖地区
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方言
干就
邮政区码
面积
平方千米
当地高校
河西学院
别名
甘州
人口
(年)
气候条件
夏季干燥,温度较低
地理位置
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
车牌代码
甘G
机场
张掖军民合用机场
GDP
.5亿(年)
著名景点
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丹霞地貌,滨河新区,国家湿地公园等
火车站
张掖站,张掖西站(高铁站)
政府驻地
甘州区南街街道南环路
目录1概述
2历史沿革
3地理位置
4自然气候
5旅游景区
6旅游指南
7历史文化
8人口民族
9社会
10政治
11经济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汉武帝元鼎六年(前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为甘州。隋恢复郡制。唐初设州。元置甘州路。明设甘州卫。清为甘州府。年置张掖县,年撤县设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截至年)。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族等26个少数民族。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九州时期,张掖属雍州。
汉代(前-年)以前,月氏国称雄于敦煌祁连间,张掖为其属地。
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
春秋战国时,乌孙与月氏共居河西。其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
西汉时期,武帝元狩二年(前),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汉元鼎六年(前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此后,开始大规模徙民垦殖,戍兵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通和繁荣。“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张掖遂为丝绸之路的重镇。西汉(前-8年)末年,窦融任张掖属国督尉时,注重发展农牧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后汉书》记载:“窦融据河西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安定北地,上郡流入避饥荒者,归之不绝。”
两晋南北朝时,期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国,都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他采取发展农业,大兴儒学,扩大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继承发扬汉文化,推广佛教,翻译佛经,开凿石窟,并以当地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相结合,创造新的音乐《秦汉伎》等措施,使张掖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北方中国佛教的中心,同时也使张掖成为中国内地与西域通使和商贸的中介。北魏(-年)时,《秦汉伎》传入中原,称《西凉乐》,成为北朝宫廷的“国伎”;张掖的佛教音乐传入中原,称《西凉州呗》,成为北朝佛寺的法乐。西魏废帝三年(年),因境内之甘泉而改张掖为甘州。
唐时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置屯田,尽水陆之利,稻丰收稔,一缣数十斛,积军粮数十年”。河西的国际贸易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张掖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场所。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昌盛。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天竺)取经,途径张掖。诗人陈子昂奉旨视察张掖,写有《上谏武后疏》。王维、高适、岑参、马云奇等驻足甘州时均留下著名诗篇。甘州音乐《波罗门佛曲》传入宫廷后,唐玄宗改制为《霓裳羽衣舞曲》。甘州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以《甘州破》、《甘州子》、《八声甘州》、《甘州曲》等命名的词牌、曲牌流传甚广。唐末,张掖与中原、西域关系密切,通互市,发展贸易;僧侣往返,佛教文化得到进一步交流。
北宋时期,天圣六年(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击败甘州回鹘,建立西夏。继承汉文化传统继续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兴办教育,推崇佛教、道教,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大佛寺。
元时期,置甘肃行省,张掖为省会。元世祖忽必烈亲诏郎中董文用垦甘州之土为水田,仿宁夏之法种水稻。城内建甘肃最大的粮仓-扎浑仓,供应各路军粮。甘州成为河西走廊的驿道中枢和茶叶外贸的转口城市,商路四通八达,商品交易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上都途中,曾在甘州停留一年,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了张掖的富庶、城市的规模以及宗教寺庙的宏伟。
明时期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明王朝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建设了一批学校、书院,使甘州自此进士、举人、秀才辈出。从内地大量移民屯垦,大兴水利,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在甘州大兴土木,修筑长城等一大批军事设施以巩固边防,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甘州仍然是西北军事补给基地,河西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商业持续繁荣,成为西北最大的畜产品集散市场,晋商及陕西、山东、京师商人集团云集甘州,建立会馆。明政府利用山西、陕西商人运粮、茶至甘州,充实边储和开展茶马交易。
清时期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驻地,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清王朝在西部的历次军事行动,均以甘州为军事提调中心和后勤补给基地。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商人云集张掖(甘州),建立商帮会馆,如山西会馆、陕西会馆、直东(河北、山东)会馆、凉州会馆、镇蕃(民勤)会馆,两湖会馆、河南会馆。各大商团贸易活动辐射新疆、蒙古等西北广大地区,甘州成为河西商业中心和日用杂品的中转批发市场。清时,文化教育更加兴盛。城乡普设义学、社学、私塾;民间武学林立,百姓习武成风,在一百多年间出现了二十多名武进士和一百多名武举人。清末,张掖人王之佐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乡后宣传革命主张,他的《致马安良书》,公开支持武昌起义、拥护共和、废除帝制,风靡全省。
年设张掖县。
年5月撤销张掖县,设立县级张掖市以原张掖县行政区域为张掖市的行政区域。
年3月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甘州区南环路。张掖市设立甘州区,以原县级张掖市的行政区域为甘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县府街。地级张掖市辖原张掖地区的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6]、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甘州区。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位置[张掖]截至年12月31日,张掖市下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共六个县区;共有93个乡镇,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千米。居住着汉族、回族、裕固族、藏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总人口万人。其中聚居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境内的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裕固族民族风情独特,是张掖市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县区名称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邮政编码政府驻地
甘州区452南街街道县府街
民乐县洪水镇
临泽县沙河镇
高台县436734城关镇
山丹县734清泉镇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
折叠编辑本段自然气候张掖属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6℃,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每年6月至9月,是全年最佳旅游季节。
地质地貌
张掖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茂粮丰、瓜果飘香。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资源状况
张掖市资源丰富,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位居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中上游,河西走廊腹地,为新亚欧大陆桥沟通国内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区有耕地万亩(含山丹军马场),有可垦荒地多万亩;有大小河流26条,年径流量26.6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储量十分丰富;有草原多万亩;有森林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2%;全年日照0小时。
张掖市还具有丰富的矿产、土地、水利、光热和劳动力资源,有30多种矿藏,其中煤、铁、石灰石、芒销等储量过亿吨。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资源有煤、石膏、粘土、砖石、铜、铁、锌、钨等,累计储量居全省之首。
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有名,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土特产品有圆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瓜果,蔬菜种类多、品质好,年产60多万吨,洋葱、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进的精细瓜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著名的西菜东运基地。红枣、苹果、苹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优质杂果颇负盛名。同时还出产姜活、麻黄等80余种中药材。
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多年来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全市农业发展不断跨上新的台阶,粮食、油料连年增产;分别达到万吨和7万多吨。张掖市现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十二大蔬菜瓜果基地之一。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景区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张掖当江南”,来到张掖,你会发现大西北也有柔美的一面。在夕阳之下、光影之间,大片的丹霞地貌呈现出七彩的颜色,你能感到大地的脉搏跳动的频率,你能听到大自然的血液汩汩流淌的声音。这种苍凉和壮美之下的婀娜,激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珍贵的灵感……[1]
张掖的七彩丹霞景区又分为两层,一种是上面看到的艳丽颜色,一种是这样单一色调的,远眺山脉,有明显的分界线,真是奇妙。[2]
[2]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滋润下,孕育了广袤的绿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境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西北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裕固族风情,祁连山旷野风光,戈壁滩冰川奇峰。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所以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这样的佳句。据说,西方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痴情在此住了10年;如今,中国作家陈运和也采风到此呆了一日。
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地貌景观——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的丹霞地貌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群.张掖丹霞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景观之一。西部最美的平山湖丹霞,作为张掖丹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地带,素有大西北的“张家界”之称。迄今已发现的丹霞地貌群坐落于祁连山北麓,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东经99°30’~°20’、北纬38°;40’~39°10’之间,海拔高度在米至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分布面积在多平方公里以上。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群]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倪家营南台子村,距张掖市40公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
折叠编辑本段旅游指南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张掖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
张掖是一座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被誉为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学的“湿地之城”,明净、清新、亮丽的“清凉之都”,文明、和谐、繁荣的“戈壁水乡”.张掖最大的芦苇面积达2万多亩。黑河湿地常见的挺水植物有:芦苇、菖蒲、荻、水蜡烛、水芹、水葱、泽泻、灯芯草、水蓼、水莎草等.
张掖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群、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还有国家湿地保护区、润泉湖公园、甘泉公园、沙漠公园、黑河山庄、大野口自然风景区等融南国秀色与塞外风光为一体的绚丽的自然景观。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古迹享誉中外。市中心镇远楼造型雄伟、比例协调,可与西安钟楼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层木塔,结构精巧、蔚伟壮观,历来被视为古城之象征。
折叠著名景区西夏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年),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大佛寺卧佛身长35米,为中国室内卧佛之最,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三万余平方米。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高台县城东南角,座东向西,是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景区之一。是纪念红西路军多名将士为中国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张掖丹霞地处祁连山北麓,临泽、肃南县境内,分布面积约平方公里,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东距张掖市区30公里,北距临泽县城20公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5年11月在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大型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9年被极具权威和导向性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图说天下》编委会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6处奇异地貌”之一,年又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
马蹄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传藏传佛教胜地。距张掖市62公里,坐落在临山薤谷马蹄河的西北岸。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年的历史。“三十三天”以7层21窟呈宝塔型开凿于悬崖峭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焉支山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丹县境内城南40公里处,是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游览区,景区占地面积亩。焉支山南北宽20公里,东西长34公里,平均海拔米,主峰毛帽山海拔米,是距县城最近的原始森林。
张掖黑河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亩,其中有湿地亩,地处张掖城区北郊,是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复合体,分布的植物有45科属种,有常见动物种,是一片天然的生态园区,也是张掖城市的“加湿器”和“加氧器”。
文殊寺:坐落于祁连山主峰素珠链脚下的文殊山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北凉时期,石窟依山势开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寺庙建于唐贞观盛世之际,距今约有多年的历史。共计有大小寺院庙观多处,石窟70余座,自古即被列为肃州八景之一,素有“小西天”之称。
山丹大佛寺:位于山丹县城西5公里的嘹高山下,又名土佛寺,始建于公
元年北魏时期。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明英宗朱祁镇曾为该寺题写“土佛”二字,制匾额悬挂山门。每年农历四月初四,为山丹大佛寺庙会,时适春夏之交,风和景明,游人如织,车马连属,盛况非凡。
山丹军马场:山丹马场位于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焉支山下大马营草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牧草茂盛,是天然屯兵养马的好牧场。每年7月一8月间,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间。微风吹来,使人产生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如入梦境的感觉。《牧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等30多部影视片在此拍摄,是全国重要的影视基地和旅游胜地。
除此以外,张掖还有其他著名景点:丹霞地貌、肃南马蹄寺、张掖木塔寺、山丹焉支山、山丹新河驿、张掖河西学院、肃南康隆寺猎场、张掖森林公园、张掖东大山、龙首山、道巷庙、诸葛楼、东山寺和西武当、许三湾城及墓群、牍侯堡、民勤会馆。
特色小吃
张掖的小吃较有名,比如搓鱼子、拉条子、臊面、面筋、小饭、酿皮、炒炮、揪面片、鱼儿粉等本地小吃,诸如兰州拉[西北大菜]面、,焖羊肉、羊肉焖卷子、鸡肉焖卷子、新疆烤羊肉串、四川麻辣烫、陕西肉夹馍到处是,且在保持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张掖特色,回味无穷。除此之外,张掖的豆腐脑、灰豆汤、醪糟、马场酸奶等特色饮品,也是张掖人民的最爱。在张掖,只要是席宴,都会上一道特别的名为“西北大菜”的菜肴,香香的扣肉下是一个个象征吉祥意义的肉丸子和豆腐丸子,旁边点缀着嫩香的炒鸡蛋和木耳以及翠绿的青菜,美味无比。还有张掖的卤肉,卤鸡爪等各种卤味,张掖的凉粉,鱼儿粉等小吃,都会让人在这个城市流连忘返。由于地处西北,光照充足,使得这里的瓜果多而且甜,每年夏秋两季整车的瓜果被运往外地,为张掖人增加了收入。张掖最[小饭]有名的要数葡萄酒了,由于张掖的纬度和法国极为相似,具有和法国一样的酿制葡萄酒的自然条件,而且张掖的葡萄酒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名诗佳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说的就是古代的敦煌。如今有滨河集团、国风葡萄酒公司的干红葡萄酒已经成为国宴红酒,甘肃祁连葡萄酒业的冰白葡萄酒也获得世界级大奖,是我国冰白葡萄酒的旗帜。
历史文化
张掖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境内有大佛寺、马蹄寺、木塔寺、镇远楼、山丹军马场、丹霞地貌、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文化4年,考古学家安志敏在张掖市山丹县城南6公里发现距今约0多年的四坝滩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马家窑文化类型;年和年,在张掖“黑水国”遗址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彩陶;年7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张掖市民乐县六坝乡东北3公里的东灰山遗址,发掘出土大量磨制石器、陶器、炭化粮食籽粒及猪、牛、羊、鹿的齿骨等考古资料,由此证明,距今多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张掖先民已在这里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和畜牧业,能用石球、石纺轮纺织、做衣服,制造彩色陶器,并开始使用青铜器。
明时期张掖为陕西行都司及甘肃镇的治所。明王朝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建设了一批学校、书院,使甘州自此进士、举人、秀才辈出。从内地大量移民屯垦,大兴水利,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在甘州大兴土木,修筑长城等一大批军事设施以巩固边防,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甘州仍然是西北军事补给基地,河西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商业持续繁荣,成为西北最大的畜产品集散市场,晋商及陕西、山东、京师商人集团云集甘州,建立会馆。明政府利用山西、陕西商人运粮、茶至甘州,充实边储和开展茶马交易。
清时期张掖为甘州府治所,甘肃提督统军驻地,节制凉州、肃州、西宁、宁夏四镇总兵。清王朝在西部的历次军事行动,均以甘州为军事提调中心和后勤补给基地。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商人云集张掖(甘州),建立商帮会馆,如山西会馆、陕西会馆、直东(河北、山东)会馆、凉州会馆、镇蕃(民勤)会馆,两湖会馆、河南会馆。各大商团贸易活动辐射新疆、蒙古等西北广大地区,甘州成为河西商业中心和日用杂品的中转批发市场。清时,文化教育更加兴盛。城乡普设义学、社学、私塾;民间武学林立,百姓习武成风,在一百多年间出现了二十多名武进士和一百多名武举人。清末,张掖人王之佐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乡后宣传革命主张,他的《致马安良书》,公开支持武昌起义、拥护共和、废除帝制,风靡全省。
年设张掖县。
年5月撤销张掖县,设立县级张掖市以原张掖县行政区域为张掖市的行政区域。
年3月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张掖地区和县级张掖市,设立地级张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甘州区南环路。张掖市设立甘州区,以原县级张掖市的行政区域为甘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县府街。地级张掖市辖原张掖地区的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甘州区。
折叠编辑本段人口民族折叠人口据《张掖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3]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张掖市常住人口为人。张掖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4人,比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2人减少0.38人。
年末,张掖市常住人口为.05万人,比年末增加0.2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46.8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38.71%。按年龄分,0—14岁人口20.81万人,占总人口的17.19%;15—64岁人口91.31万人,占总人口的75.43%;65周岁及以上人口8.93万人,占总人口的7.38%。年人口出生率为11.44‰,比年末上升0.05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4‰,上升0.02个千分点。[4]
折叠民族张掖自古以来就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古代,除汉族以外,先后有西戎、月氏、乌孙、匈奴、羌、吐蕃、回鹘、党项等14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用智慧和劳动,与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张掖悠久灿烂的文明。当代张掖,分布有37个少数民族。据年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人,占张掖市人口的2.15%。其中,人口超过或接近百人的少数民族有裕固、藏、回、土、蒙古、满、朝鲜、彝等8个民族。独具特色的裕固族是张掖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其98%的人口都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5]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折叠环境保护截至年底,张掖市有自然保护区2个,
张掖剪纸
总面积.02万公顷,占张掖市国土面积的51.9%。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0.mg/m3,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mg/m3,二氧化氮年日均值0.mg/m3,空气质量优良(Ⅰ—Ⅱ级)率为94.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8dB,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7dB,地面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折叠科技教育科技事业
年末,张掖市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2.26万人,拥有科研机构5个。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万元。全年共取得市、省级以上科技成果40项,获得奖励项目98项。年受理专利申请件,比年增加项;授权专利件;授予发明专利权23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9.3亿元,比年增长24%。
教育事业
年末,张掖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比上年下降9.01%,在校学生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普通高中招生人;初中学校招生人;普通小学招生人;特殊教育招生人;幼儿园在园幼儿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初中入学率为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9.6%。年,向全国各类高、中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人。高考录取率达到94.04%,比年下降1.13个百分点。
张掖市中学名单张掖中学张掖市第一中学张掖市第二中学张掖市第三中学张掖市大成中学张掖市第四中学张掖市第五中学张掖市第六中学张掖市第七中学张掖市甘州中学张掖市天一中学张掖市实验中学张掖市金觻中学张掖市青西中学张掖市高等院校:河西学院、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折叠体育事业——年,“丝路春”杯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在张掖市甘州区连续举办3年,每年7月份举行。以打造中国西部“湿地之城、汽车之都”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
年,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将升级为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WRC)备选站,这是WRC备选站赛事14年后再次来到中国。年,北京怀柔举办过一站WRC赛事。
年,张掖市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40枚。其中金牌12枚、银牌13枚、铜牌15枚。
折叠对外交往甘肃省张掖市友好城市国别
城市
缔约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延安市
7年9月15日
海北州
年8月26日
宣城市
年6月4日
罗马尼亚共和国
阿尔巴县塞贝什市
年9月27日
折叠编辑本段政治市委书记:毛生武
政府市长:黄泽元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折叠综合初步核算,年,张掖市实现生产总值.86亿元,比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亿元。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9亿元,比年增长45.32%,占生产总值的1.75%。
按常住人口计算,年张掖市人均生产总值元,比上年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28.1:35.5:36.4调整为27.6:35.7:36.7,与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0.2个和0.3个百分点。
折叠农业张掖市瓜果,蔬菜种类多、品质好,年产60多万吨,洋葱、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进的精细瓜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著名的西菜东运基地。红枣、苹果、苹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优质杂果颇负盛名。同时还出产姜活、麻黄等80余种中药材。
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多年来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全市农业发展不断跨上新的台阶,粮食、油料连年增产;分别达到万吨和7万多吨。张掖市现已成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十二大蔬菜瓜果基地之一。
年10月25日,甘肃省张掖市委市政府公开发文,“严禁任何企业和个人在张掖落地从事繁育、销售和使用转基因种子的经营活动”。张掖市通过出台文件明确禁止转基因作物种植的地级市,创下中国先例。
年,张掖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04万吨,比年增加4.48万吨,增长3.6%。
张掖市农业概况
折叠工业年,张掖市完成工业增加值88.53亿元,比年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45亿元,增长16.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5.67亿元,比上年增长3%;集体企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1.9%;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1.73亿元,增长21.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56.54亿元,增长1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13亿元,增长31.7%。
折叠商业年,张掖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5亿元,比年增长13.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2亿元,增长15.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3亿元,增长8.1%。
年,张掖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万美元,比年增长28%。其中,出口总值万美元,增长34%;进口总值20万美元,下降79%。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rk/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