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关键时节,广大群众翻土起垄、耙地施肥、育苗撒种,田畴沃野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春耕景象。
画面很美,您可曾想过张掖与农业之间发生的那些事儿。
忆往昔看官们可曾了解,这片火热的土地有着五千多年的农耕历史,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她既有南国风韵的婀娜,又有塞上风情的雄浑,荟萃在这片土地上深厚的人文积淀,以或美艳或深邃,或辽远或雄奇,或灵秀或厚重的姿态,昭示着张掖久远文明历史的同时,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看官们可曾知道,在民乐县的东灰山遗址发现的炭化小麦是我国境内已发现年代最早的小麦标本,考古专家们认为,“东灰山遗址小麦粒的发现,至少可以说明,民乐河西走廊一带是中国种植小麦最早的地方。”同时,东灰山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被认定要比中原地区出土的商周时代青铜器早,甘肃河西地区是我国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地方。
看官们可曾去过,在甘州区党寨镇有甘肃省的首家农耕民俗文化陈列馆,里面陈列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市的农耕用具、生活用具、文化用品、民间工艺品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大量实物共计多件。总面积平方米,总投资50万元。
悠悠岁月,逝去的是如风的往事,沉淀下来的则是那记载张掖人民智慧与勤劳的浩瀚书卷。
看今朝现代化的农机作业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作业,农业现代化趋势势不可挡......
“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副产品加工循环基地,国家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等数个国家级、省级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农业+旅游业,观光休闲体验乐此不疲
再过两三个月,金灿灿的油葵,紫色的马铃薯,五颜六色的花卉,孜然套种茴香的清香,繁星点点的双孢菇,红彤彤的小枣,绿油油的洋葱,一望无际的玉米植种基地……精彩纷呈的张掖特色农业把乡村原野装扮得五彩斑斓。
“渠流四达”、“阡陌交通”田园景象,烟林相望、鸡犬相闻的农家风韵引得无数游人对张掖这片耕牧咸宜的膏腴之地流连忘返!
展未来新时期,新征程。全市农业工作以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工作大局,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优势,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四个百万”工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故此,张掖和农业之间有一份长达五千多年的交情,且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rk/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