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梦幻甘南深度游攻略看我们同事吐血奉上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17-12-9

甘南游记(工作是为了生活·)

目录:

D1,北京→兰州D2:兰州→夏河→合作(约KM)

D3:合作→碌曲→玛曲(约KM)

D4:玛曲→若尔盖→迭部(约KM)D5:迭部,扎尕那——世外桃源D6:扎尕那→郎木寺(约KM)D7:郎木寺→合作(约KM)D8:合作→冶力关(KM)D9:冶力关→兰州(KM)→北京

  大美甘南,天堂甘南,在朋友圈里看到不少帖子,但甘南也仅仅是心目中的一个影子,现实中感觉美丽而又遥远。去年“十一”完成西北自驾游(嘉峪关—额济纳旗—张掖)的当晚,微醉间,当地朋友郑重地告诉我,甘南一定要去一次!从那时起,甘南就成为心中挥之不去的惦念。直到今年孩子们暑假,几个朋友一拍即合,立刻行动!   甘南,全称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地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此次行程主要在藏区,对于尚未去过青海、西藏的我来说,此次行程算是进藏前的一次预演。从各类攻略中可以看到,甘南旅游有多条线路,可以仅在甘南地区,也可与周边青海、九寨沟连在一起。而我们这次的选择属于甘南深度游。除了兰州外,主要在甘南地区,稍微进入四川一部。按照实际行程,流水记录如下。D1,北京→兰州   夏季天亮的早,当我们7点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天早已大亮,提前预约的滴滴专车早早在楼下等待。与司机围绕专车、出租车、未来发展等一路神侃,到达机场打登机牌(儿童必须在机场柜台办理乘机手续)、托运、安检、吃饭、集合、登机。飞机晚点25分钟,起飞前及时通知接机的朋友晚点时间,在平原、戈壁、蓝天、白云的景色变幻间落地兰州,打开手机发现竟然比正点时间提前20分钟!机长哥这个飞机是怎么开的啊?这让接机的朋友略显紧张,因为此时他们还在路上:)   第一次来兰州,也第一次知道兰州机场距离兰州市竟然有70公里!据说是国内离市区最远的机场。兰州朋友很热情,午餐安排在从机场进市区前的“阿西娅”餐厅,一个回民饭店。进入酒店发现生意异常火爆,原来赶上了回民的开斋节。据了解,在回民的斋月期间,见日不食,即人们只能在太阳升起前、太阳落山后才能进食,期间不吃不喝,这对人们来说的确是一个考验。开斋,意味着可以打破这个约束,正常饮食了,也许这也是酒店火爆的原因,毕竟,太久了……对了,搞个小插曲,学英语的人们知道“fast”这个词有“禁食”的意思吗?这次知道为什么“breakfast”是“早餐”的意思了吧?对,break-fast!不知道这个词的来源是否真的与斋月有关,有好事者可以考证一番。   在阿西娅酒店,我们第一次见识了“三泡台”茶,也开启了“三泡台”茶之旅,因为此后几天各处都能见到。该茶用炒过的枣、杏、桂圆、茶叶、冰糖、枸杞等几种原料搭配,开水冲泡,味道很好,据说可以祛火、降脂,以适应高原地区少菜、多肉的生活。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适者生存,喝这种茶肯定没错的。餐厅的各种美食都是非常的正宗,羊肉的几种吃法、牛肉、大盘鸡、凉皮、粥、面皮、回民的糕点……美味,美味,还是自己来品尝吧!在北京牛街,也没吃到这么正宗的!

  兰州城充分利用高原间的平地沿黄河而建,城市旅游地点主要是两个地方:一是黄河风情线,另一个是兰山。午餐后,我们沿着黄河风情线玩了一个下午,水车公园、黄河铁桥、黄河母亲雕像,这几个算是兰州的主要景点了吧。对成人来讲,看的是人文、历史和美景;对孩子们来讲是新奇,伙伴们在一起就是开心。

  水车公园:是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兰州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建于年,由大大小小若干水车、水磨坊、围堰组成,最大的水车轮辐在20米左右,非常壮观。行走其间,既可以参观又可以尝试,还可以让人们了解构造、学些知识。公园沿途也是市民休闲、锻炼的场所,大家都在悠闲地喝着“三泡台”。   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是兰州标志性建筑,建于年,德国设计、美国建造,桥长.33米,宽7米,是黄河上的第一座铁桥。建成后一直在用,直到几年前才停止通车,改为步行桥。据说7年百年纪念时,德国公司来函明确结束设计监管责任,不得不为他们点赞!无论设计、质量还是这份责任心,都值得我们现代企业学习,我们现在建造的桥能确保使用一百年吗?   黄河母亲雕像:是黄河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由“母亲”和“男婴”组成,具有很深的象征意义,既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的黄河母亲,也象征着繁衍不息的华夏子孙。   羊皮筏子漂流:羊皮筏子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羊皮筏子已有多年历史,在兰州黄河用于运输,现在已成兰州黄河上乘坐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也是兰州汉族民俗文化的遗产。羊皮筏子使用的羊皮是一张完整的羊皮,没有缝接,唐代以前,这种工具被称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杀牛、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皮张,不再是缝合而成,故改名为浑脱。当前,这种制作工艺几近失传,因为制作过程常人难以忍受。

据老人讲,他制作一个羊皮后,身上的气味半月难以消除,在当今,哪个年轻人还愿意再干这个?黄河边经营羊皮筏子漂流的是一家三代,他们先把客人用快艇拉到上游,再放下羊皮筏子漂流。整理羊皮筏子时,老艄公直接跳入水中(看着有些不忍),待客人坐稳后,老人把握方向,顺流而下。坐在筏子上,看着滚滚的“黄”河水在身边流淌,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来这里,也坐一次吧,不光是为了体验,也算是对这项传统工艺的一种支持!

D2:兰州→夏河→合作(约KM)   为了品尝正宗的兰州拉面,早餐朋友带我们到了“兰州第一面”饭店。一层客满,二层有个包间真不容易。这里的拉面、配菜真的不一样,开胃、过瘾,用酣畅淋漓来形容真不过分,小孩子都能吃2碗,以至于后面几天孩子们还是念念不忘。对比京城的一家家所谓的兰州拉面,犹如香茶对白水,我想自己今后不会再在京城吃兰州拉面了。吃饭间,一位老师傅前来表演拉面手艺,四种面条的做法,手艺精湛,引人赞叹。饭毕下楼,才发现原来这位老师傅是兰州拉面的第四代传人马文斌老先生,“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曾专门介绍,怪不得如此美味,失敬失敬!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在从兰州前往合作的路上,途经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顺道参观博物馆。在一个县城能有一个国家二级博物馆,足以说明此地的不同寻常。该博物馆有6个世界之最:铲齿象、和政羊、三趾马、巨鬣狗、披毛犀、萨摩麟动物化石,还有其他动物化石3万余件,非常值得一看,特别是对孩子们。   参观完博物馆,就近午餐,入乡随俗,当然还是在回民饭店。这里除了典型的回餐美味外(当然也有当地三泡台,配方略有不同),第一次吃到了“发菜”。该菜由于与“发财”同音,一段时间东部人士趋之若鹜。但该菜产量极低,采集过程严重破坏植被,所以被当地严禁。吃之前我不知道,不然我也不吃了,下次你来就不要再吃了,算是为保护环境做贡献。我替你尝过了,味道没有太特殊的。   拉卜楞寺:午餐后直奔甘南第一个景点——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南地区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之一,寺院规模宏大地位崇高,是甘南地区寺院的代表,也是游客来甘南的必去之地。我觉得该寺有几大特点:一是寺院规模宏大,俨然就是一个小城镇;二是这里有全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全长约4公里;三是这里僧侣众多,据导游讲该寺有僧侣多人!提到寺庙和转经长廊,在今后的几天行程中,我发现每个藏族村寨中最明显的建筑就是白塔(寺庙),几乎都有转经筒,藏族人民闲暇就在转经,对他们来讲转经可积累功德,可为亲友祈福。   游览拉卜楞寺一般都是顺时针绕寺一圈,这也是藏传佛教的朝圣仪式,在转寺过程中看见散布在建筑群中的大殿即可进去参观,约需3-4个小时。寺庙内主要参观处包括文殊菩萨殿、贡唐宝塔(可以登顶看拉卜楞寺全景)、药师佛殿、弥勒佛殿、宗喀巴大殿等。除了寺院区域外,在拉卜楞寺南侧河对岸的山坡上还有一面巨大的晒佛台,平时则可以登上晒佛台在更高处拍摄寺院全景,下面的河流、宝塔、佛殿全部囊括,角度极佳。   桑科草原:位于夏河县西侧,草原上有小山、丘陵,也有开阔旷野。到桑科草原,还可以在当地租马骑行,前往藏家体验糌粑、酥油茶、跳锅庄等各种传统民俗。草原距离拉卜楞寺所在的夏河县城仅约11公里,在游玩拉卜楞寺有空余时间时便可来此一游。对于去过内蒙克什克腾草原、呼伦贝尔草原的我们,匆匆穿过;此后的行程中还会经过川西草原。相比之下,此地可以略过。

D3:合作→碌曲→玛曲(约KM)   合作市,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一座不大但是很整洁的城市。到达合作已经很晚,司机师傅专门开车走中心大街让我们欣赏城市夜景,挺漂亮,就是感觉有点小。   早餐后从合作出发,开始了仙境之旅。刚出市界进入山峦、草原,满眼青草、蓝天、白云,让人心情大好,沿途尽是草原风光(圈里有专辑发布的啊)。这里的草原与内蒙的草原不同,内蒙属于一望无际平铺似的草原,而这里有层层山峦,起起伏伏,更多了一些变化。途经碌曲(一个只有三千多人的小县城),购买大饼、烧肉、榨菜,为进入林区做准备。

  则岔石林:则岔,藏语意为“羚羊的家园”。则岔石林地处巍峨群山之中,是我国少有的集森林、草原、石林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是一处由地壳变化上升造成的硅灰岩石景观,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剥蚀和流水的侵蚀,形成各异的奇峰怪石。景区售票处有两个藏族小伙子,司机师傅与其讨价还价,只购买了大人的门票。从售票处到最后的景点,还有很长一段路,途经一段山水交相呼应的景地,可惜无法停车只能远观。在景区停车场下车,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黄花,与石林、蓝天、白云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游人纷纷在此驻足。沿栈道往里,一处小溪边的树下大家开始午餐(就是上面在碌曲采购的),午餐后继续前行。途中我们没有看到羚羊,但是感受到了林木葱郁,流水潺潺,到达“一线天”即返回。其间,佛图、佛照处处可见,每个景点也都渗透着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传说,比如“一线天”传说即为格萨尔一剑劈开,成为进入石林的唯一通道。如今,石壁上还留有马蹄印痕,相传为格萨尔坐骑所为;拴马桩旁有一巨大灵芝,隔河相望,但愿你有幸摘得:)

  离开石林前往玛曲,也是此行最困难的一段。在前往的路上,海拔逐渐升高,身体慢慢有所感应,等到达玛曲(海拔约米),四个大男人全部高原反应,两个孩子稍微反应但很快恢复。来玛曲,主要是观看这里的黄河第一湾日落。到达黄河边,发现这里的黄河清澈地多,也很宽阔,完全跟“黄”不沾边,与东营的黄河完全是两个概念。横跨黄河的大桥很大气,桥边石碑“黄河第一桥”看来也不是吹的。此时天上小雨,加上高反,大家迅速返回酒店(大桥离市区只有几公里),回去不久,天很快放晴,同行一对夫妻打车再次前往,拍下了我朋友圈中发布的专辑,漂亮吧!只是,严重的高反,阻止了我那颗躁动的心!

D4:玛曲→若尔盖→迭部(约KM)   这天的行程我们有所调整,原计划是玛曲→若尔盖→唐克,观看黄河十八湾。玛曲的高原反应,使我头天晚饭、当日早饭几乎没吃,夜里只睡了2、3个小时,头痛让人辗转反侧,其他几位男士与我类似,这严重动摇了我们的军心。   车从玛曲出发前往唐克,途经尕海,停车游览。景区门口小商贩很多,大都是当地藏人,人多但是一点不乱。藏族同胞很热情,很礼貌,水果便宜,价格公道,谈论间还开开玩笑,就是在这里我们第一次吃到了非常美味的藏家自制酸奶,在此后的行程中每到一地,孩子就会留意是否有酸奶可卖。尕海,又叫尕海湖,实际是一个湖泊,也许在高原地区湖泊很少,加上湖面确实很大,所以称之为海(云南的洱海是不是也是如此?)。沿着景区栈道,可以沿湖边走一段,鲜花、青草、湖泊,旱獭、飞鸟往返,是一个很好的休整地。   乘车继续前往唐克,途经川西大草原,也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四川境内。这里的草原与内蒙的草原类似,一望无际。草原上的天气变化无常,时阴时晴,时云时雨,但每一种变化带来的是不同的美景,这段路我连续发了三个专辑,是不是真的很美?对于来自城里的我们,心旷神怡,抑或什么?说不出来的感受。在草原上,无论是甘南还是川西,经常看到一个帐篷附近有成片的羊群、牦牛群,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大雨滂沱,它们总在那里优雅消闲,好像外在的那些与它们无关。早上,当袅袅炊烟从蒙古包中升起的时候,羊儿、牛儿依然慢腾腾地游荡着。每到一处,目测羊群、牛群都有上千头,按照当地羊牛的价格总价也达到几千万了!但是他们的生活却不像我们想象的千万富翁那样。在当地,打听人家有多少牛羊是不礼貌的,等于询问人家有多少财产一样。   车行至若尔盖县城,午餐,此时的我恢复了,因为我突然食欲大增,不仅仅是因为开胃的川菜。对了,这里特别说一点,在甘南地区,如果你吃不惯藏餐,那就只有川菜了,否则就只有土豆了……吃饭间,了解到前方到达唐克的70公里路程正在修路,异常的难走;同时,唐克的海拔与玛曲相仿,也许另一个高反在等着我们。曾经的经历加上心中的退缩,大家很快达成一致,改变行程前往低海拔的迭部休整。   再次途经川西大草原时,在一个地方驻足,两个藏族小伙安排孩子们骑马,价格很便宜,孩子们很快乐。孩子们对两匹马和那个小马驹非常喜欢,迟迟不肯离开,两个藏族小伙也很友善,让孩子们牵马、遛马,还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不要钱”。跟他们交流,发现在没有生意的时候,他们就躺在草地上,喝啤酒。这种日子,是我们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吧?但对他们来讲,很平常,很普通,也没觉得幸福在哪里。也许在他们眼里,我们这种想法很另类。   路上途经花湖,当日游客非常多,由于刚去过尕海湖,因此远观、路过。你们如果来,可以去看看,比较有名。

D5:迭部,扎尕那——世外桃源   迭部,一个小县城。我发现甘南地区的城市都很小,县城人口与我们老家的一个大村子差不多,当然这里有整洁的街道,有更多的高楼。我们住在苯日姆大酒店,高档又便宜,在这里美美地睡了一觉,好好休养一番。酒店配套有一个生态园酒店(川菜哦),非常不错,是补给的好去处。

  为了休养生息,次日上午,腊子口的行程取消(迭部距离腊子口80公里,建议有体力的朋友还是去一次)。师傅开车带我们沿山谷中的小溪前行,连续经过几个藏村,我们到两个村里“巡视”了一番。在一个小村子,村口的白塔(前面提到过的啊)很鲜艳,但感觉好像利用很少(门口加了锁),也没见到转经的村民。村子依山而建,缓缓上升,村子里片片的小块田地里除了青稞就是土豆(注意,土豆),行走在村里中没见到多少百姓,转了几个弯见到一对正在闲谈的母女,从外表看不出太多藏族同胞的样子。母女很健谈,也很友好,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我们婉拒后陪我们谈了很多。当地村民信奉本教(非黄教,是否这与村口的白塔很少使用有一些内在联系?),女孩是一名大三的学生,说毕业后会回到县城教书,面对“为何不去大城市”的疑问,她们说大城市有什么好,我们这里空气好,气候好,冬暖夏凉,吃的健康,生活很幸福。她们说的这种幸福是发自内心的,让人羡煞!谈话间,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受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藏族同胞,对我们的看法更加认同,看来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由此想起,在新疆地区一个恐怖分子的老家,当地帮扶这个极端贫困、与世隔绝的山村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每家送一台电视机、开通电视节目,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接受外面的教育。真的很佩服这项举措,如果教育普及开来,若干年后,我们还用担心什么“疆独”、“藏独”吗?

  从村上下来,遇到姐弟仨个上山放牛,两个姐姐上四、五年级,小男孩刚上小学,两头小牛不满周岁。面对镜头,两个姐姐很羞涩,小男孩有些懵懂。一头小牛不知为何对我异常亲密,总是用舌头舔我的手,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想靠近我。女孩告诉我,这头小牛刚失去妈妈,缺乏母爱的小生命也许更需要依靠吧。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呢?那时我们的想法与他们现在是否相同?肯定大不一样了吧,我们的孩子虽然与她们同龄,但是想法已经不一样了。

  扎尕那,世外桃源。“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多年以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评出“十大非著名山岳”,其中就有扎尕那山——与小五台山、海陀山、武功山等并列。这里的山,有森林,森林的上方是一座座裸露着巨岩的石峰,形如竹笋,组成一片壮观的石林奇观,每一个角度就是一幅不同的浓彩水墨画。   带着神秘和向往,我们前往扎尕那。车子从迭部县城出发不久就拐入一条小路,从而开启扎尕那之旅。此前从网上看,这里可以“徒步旅行一天,领略秘境风光”,但随着汽车晃晃悠悠在山谷中前行,几十里的两侧没有看到什么特殊。等司机师傅说到了时,大雨滂沱,我们在停车场等了一会,不知道老天何时停雨,终于决定还是先入住农家院(推荐卓玛九,,)。沥沥啦啦一个多小时后,雨停了,沿路向上走到村口的观景台,惊呆了,原来这个地方这么美!山谷中的小村子,梯田、木楼、寺庙、高山,在层层云雾中若隐若现,让人不禁质疑我们是在仙间吗?难以置信,实在太美了!次日一大早,再次穿行在层层晨雾中,从不同角度再看这个小村子,真是感叹当地百姓的祖先怎么选到这个地方!无论是山谷还是小溪,无论是梯田还是村寨,恰恰就好像是存在于遥远的天边。词尽言穷,难以表达,相信朋友们看了我拍的专辑都深有同感吧!   据说,这个地方是最近几年才被外界所知。百年前,发现香格里拉的那个英国人又来到这里,发现了这个人间仙境并在此生活了3年,写下了许多游记并拍照,由此国人知道了有这么个地方,但是不知道具体在哪里。几年前,一个曾经读过该游记的文化人来到这里,在山顶俯瞰,豁然开朗,原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扎尕那!从此这个世外桃源开始进入外人的视线。有人说,扎尕那还是一片处女地。的确,从不完善的生活设施、不是非常便利的交通、低廉的收费就可以看出,这里的旅游业才刚刚开始。我不喜欢人声嘈杂的地方,我向往大自然,喜欢原汁原味的美,所以平时周末我经常去爬野长城,北京周边的很多野长城都曾留下我的足迹,以至于一个朋友说我是“土命”,缺水!其实不然,扎尕那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我的向往。   来扎尕那,建议住一晚、玩两天,不然玩不充分。这里有三条路线:一是目前的观景台,从不同角度观看这两个村子,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后,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都非常的美;二是进入景区向左穿行扎尕那山谷,沿河逆流而上,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美,深入山谷甚至还能看到山顶的积雪!虽说深入,其实我们几个小时的行程只走了景区路线图的不到一半!途中遇到一队徒步旅行者,装备齐全,计划山中露营2夜来完成这50公里的山谷穿越,佩服!虽然我们做不到,建议体力好的可以计划一天的时间来深入。三是从业日村下来左侧有一个峡谷,入口很小,里面正在开发,适合深入徒步。景色的美丽,在心中,没来过的就去圈里看我的专辑吧,这里真不愧是世外桃源!只有来了这里,你才敢说,我来过甘南!   说这里是世外桃源,除了绝美的景色,还有这里生活的原始。我们住在一个藏族农家,两层小木楼也是近两年才建成,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业。房间之间木块相隔,透光、透亮、透声,由此想起了云南泸沽湖、内蒙临江的农家木楼,非常类似,但那里很贵,这里收费每床才50元,有两人标间、三人间,干净整洁;农家吃饭只有面条、大饼、糌粑、咸菜,仅有的蔬菜是土豆!土豆,上面提到啊,藏区只有土豆,其余的蔬菜都是外地运入。我们经验不足啊,有一家人就是自己买了蔬菜、鸡蛋带上来,花几十元钱用农家的厨具,一副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模样!看来他们也不是第一次来了。这次,我告诉你了啊,下次记得买菜来旅游!再有,就是门票。我们从住的村子下来(门票10元)前往山谷景区,门票依然10元,据司机师傅说两周前还是5元,但是据我看来,与常见的其他景区相比,这里收费元都不足为奇!我们叫门票,但票上印的是垃圾清理费,当时心里还有点不屑,收费就收费嘛,为什么要用这个名目。但在随后的游览过程中,我们遇到一小队、一小队的藏族小伙、小姑娘,大的20出头,小的十来岁,带着大垃圾袋沿途捡拾垃圾,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小雨淋漓,他们都不打伞,一如既往,看到这里真是感到惭愧,为自己刚才的那点小心思;同时也为那些乱丢垃圾的人感到脸红,这么好的美景为何要去破坏,素质呢?现在这里的游客还很少,如果将来人多了,会是怎样?哪一天如果你来到这里,希望都做有素质的人。大美甘南,天堂扎尕那!

D6:扎尕那→郎木寺(约KM)   郎木寺,其实是一座小镇,在四川和甘肃两省的交界处。我总结它的特点是,高原上的一个优雅小镇,一镇跨两省,有两个镇政府,两个活佛,两个寺庙。小镇只有两条街,当地人称一个甘肃街,一个四川街。小镇周围被草原、树林、山丘、红色的石崖围绕,环境优美,镇上有两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分别叫甘丹赛赤寺和格尔底寺(近年为了争取旅游资源两寺也都自称为郎木寺),两座寺院之间是一条清澈小溪,美其名曰白龙江。镇中心有两条小马路,两边建筑充满藏式风格,还开了很多家小资的店铺,可以一家家的逛过去。小镇中心的马路两段铺设了不同颜色的石板,两种石板之间便是省界,可以在这里体验“一步跨省”的神奇体验。在镇中心的北边还紧邻一个清真村,有清真寺和充满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与周围的藏式风格并存,景观美丽又独特。   格尔底寺位于郎木寺镇的四川部分,寺内的五世格尔登活佛肉身殿是郎木寺景点中的精华,供奉着圆寂后几百年都不腐坏的活佛肉身,据藏族导游讲,前些年每年还需要为活佛肉身理发、剪指甲,因为它们确实在生长。但是在**大革命时代,活佛肉身受到破坏;除此之外,有着多年历史的格尔底寺里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殿堂。白龙江峡谷的入口就在格尔底寺内最深处。甘丹赛赤寺在甘肃省一侧,建筑金碧辉煌,每一尊大殿都以镀金为顶。清晨晨雾缭绕,大殿却金光闪闪,非常适合摄影。我们集体参观、逗留时间最长的就是这个寺庙,早上进去的时候在一个大殿赶上僧人早课,从我们看不出大殿有什么特殊,在下山的时候再次进入该殿,里面好壮观,也看出该寺的规模与地位。其他几个殿也都值得逐一细细看过去,当然需要一个好导游陪伴。   甘丹赛赤寺后山有一座天葬台,我与一位老兄是带着崇敬而又好奇的心态前往的。还在寺院的时候,藏族导游就提到了这里,但是说藏族人不能带别人去,别人可以自己去。当我们沿着小路爬山的时候,一个藏族小孩(四年级)一直跟着,希望带路并做导游,跟了好久都不离开,不忍,答应给他20元。据他讲,藏族有三种葬法:水葬,适合6岁以下夭折的孩子;火葬,活佛或者地位尊崇的喇嘛(所以才会有舍利子);天葬,普通百姓或者一般的僧人。西藏有专门的天葬师,甘南却没有,这里是村子推选若干人担任天葬师,一段时间后再推选另一些人。人去世后会在家停放3-7天,然后裹白布由白马驼至天葬台。天葬师在天葬台附近点起狼烟(里面加入一些什么材料),秃鹫味觉敏感,循味而来。天葬师…分割为块…秃鹫吃的越干净,对死者越好,意味着进入天堂。山上有两个天葬台,山顶一个用于僧人,其下几十米那个用于普通人,以体现不同地位。小男孩,昨天还有一个逝者在这里被送走。不远的山坡上还有一群秃鹫,听到响声纷纷展翅飞到天空,绕着天葬台上空盘旋。天葬台已使用了不知道多少年,留下了诸多痕迹,作为外来者,来到这里看了、听了,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了藏族生活与宗教,切不可带着猎奇心理,更不该在天葬台刻意寻找什么,不该在发现什么的时候大呼小叫。逝者为大,不尊重别人,就等于不尊重自己。   在藏区,大家可能此前也都了解,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必然要有一个出家进入寺庙。进入寺庙的这个孩子,家里负责在寺庙周边给盖房子,这个孩子一生的生活都要家里供应。不管是寺庙的导游小伙还是上面的那个藏族“小导游”,其实是违背了宗教或者民族约定的,特别是后者。当我委婉地提出这个问题时,这个小孩说他暑假才来,平时不来;又说,他不来家里怎么办,他弟弟已经出家了,他作为老大需要养家,而此时他才11岁!又问他,你为何不出家,而是你弟弟呢?他说小孩子在7、8岁的时候可以选择是否出家,“自愿”的,如果都不愿意,则家里指定一个。其实,据我沿途了解,留下的都是年长的男性(也有女孩出家的),因为可以提前养家。从这个角度讲,真的是“自愿”的吗?从与他们的交谈中,能够隐隐感到一丝无奈。在到达郎木寺的当晚,在一个小店晚餐时,两个服务员小姑娘竟然都是初中生,一个回族、一个藏族,那个藏族小姑娘同样提到有弟弟出家,两个孩子都说要挣钱养家。当然,有时我们难以理解,前面提到很多家庭财产颇丰,但是大多数他们都捐给了寺院。也许,这就是信仰。   郎木寺号称高原上的小丽江、小瑞士,想来也是希望在高原上打造一个现代休闲小镇,从这个角度讲就应该入住农家院,深入体会一下当地的生活。我们入住的郎木寺大酒店属于格尔底寺(没想到寺庙也可以开酒店),算是集体财产?不知道是激励机制不到位,还是不愁没有顾客,除了客房服务员外,酒店的前台、大堂经理、餐厅经理态度都不好,汉语流利但是说话噎人,这是这次旅行中接触的唯一让人不快的藏族人,也算是一个小插曲,毕竟什么地方什么人都有嘛!第二天我们寻得两个农家,临江靠窗(就是那个白龙江,有点像丽江的小溪),点一壶奶茶、几杯酸奶,在小店上网、闲聊,坐多久都没人管,非常的惬意!郎木寺海拔不高,但是温差却非常的大。早上推开窗户,发现停车场好多人在擦车,打开手机软件发现户外温度2度,走到车前,发现玻璃上覆盖了一层薄冰!但是临近中午,温度迅速超过20度,大家来时要留意哦。   在我看来,当前的郎木寺有一大硬伤,那就是仅有的两条街都允许车辆通行,有时候很煞风景。如果改为步行街,那就非常好了。农家院有很多,这里推荐醉郎木客栈(电话-,)。另外,建议逛当地小资商店时,可以买点头巾、披肩,蜜蜡还是不要买了,这里的蜜蜡如同云南的玉石。

D7:郎木寺→合作(约KM)   从郎木寺出发,前往合作。之所以再次前往合作,一方面逐步返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合作毕竟是州政府所在地,“大城市”,适合休整。在这一百多公里的路上,美景无限。时间宽松,我们也得以尽情地欣赏。   草原、蓝天、白云。白云就在眼前,貌似触手可及。详见我当日发给朋友们养眼的专辑图片,是不是真的很养眼,也很适合做桌面,对吧?当日恰逢周五,很多同事说我故意拉仇恨……   漫山“黄缎子”。甘南有山,或者说更像丘陵,草原缓缓的铺下来,好像一幅幅巨大的地毯慢慢舒展开来,而此时高原的油菜花开的正艳,黄澄澄的一片一片,恰好似地毯上点缀的黄缎子,漂亮!走在油菜花间,香味扑鼻,享受!   草原地雷。说起来这几年草原也走了不少,少说几千公里还是有的,但还是第一次在草原上见到这么密集的“雷区”——绵延几公里的一个个“草包”。突见这个时很是诧异,司机师傅显然很了解,故意让我们下去研究一番。原来是草原硕鼠(旱獭)挖洞时将刨出的土堆积起来,上面又长满了草,从而形成一个个“草包”。这片“雷区”偶尔能看到牛羊的痕迹,绝对没有马出现,因为马容易踏空、受伤。关键,问题是,为何别的地方没有,只有这个地方如此密集呢?来,那个理工科还有文科生,对该课题立个项吧!

D8:合作→冶力关(KM)   冶力关,也是一个县城。周边有三个景点:冶海天池、赤壁幽谷、亲昵沟,三者通票60元。其中赤壁幽谷、亲昵沟景色一致,可以只去前者。   冶海天池:去过长白山天池、阿尔山天池、延庆小三峡的我们,在此短暂停留。没去过的可以坐船好好欣赏一下,对岸就不要骑马了,毕竟草原上都骑过,而且这里景区管理不够完善。不过,平心而论,高原能有这么一大片、绵延几公里的水面,确实不易。   赤壁幽谷:一个意外的美丽发现,别样的丹霞地貌。从冶海天池略带失望来到赤壁幽谷,抱着不能损失门票的心态来的,加上几天的体力透支,几个朋友甚至想放弃进入,但是进入不远,立刻让人大感意外!从介绍看,幽谷实际深达20公里,我们进入的也不过几公里。山谷两壁全是禇红色的沙砾岩体,千万年的风雨侵蚀使两壁生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有的像用山石裁成的红色屏风,有的像狮虎出山,有的像僧人停峭壁诵经,有的如蟒蛇腾挪,非常壮观!但是,令人感到新奇的是,为什么在这四周全是青灰色石灰岩、黑白相间花岗岩的地质构造中,会突现这一方丹霞地貌呢?大家都觉得可惜,认为应该多留一些时间在这里,多向里走一走。在我看来,这个地方适合三五好友背起食物和水行走一天,因为越往里走感觉越震撼,同时好像有一股别样的引力在吸引你前行。在离开栈道独自前行几百米后,我还是返回了,天色已晚。希望下次到来的你,多多在此停留!

D9:冶力关→兰州(KM)→北京   从冶力关到兰州,短短公里,将我们从满眼绿色的青藏高原(也是两个高原的缓冲地带)带回到遍地荒芜的黄土高原。甘南的山是绿的,而兰州周边的山则是秃的,让人感到莫名的荒凉。同样在甘肃,差距咋这么大呢?   中午到达兰州,立刻感受到兰州人民的热情——气温35度,与第一天到达兰州的20多度相比,凉爽立刻变成了炎热。当地朋友说对兰州来讲这也是全年少有的几天高温,也等于让我们提前适应北京的气候。午餐后登兰山,没想到在光秃秃的周边环境中还有这么好的地方,山顶的公园与东部城市公园没有区别,鲜花、青草、树林,而且可以俯瞰整个兰州,从不同角度看兰州,从这里能感受到兰州也是一个大城市!   往返经过兰州,彻底颠覆了兰州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此前兰州在我的印象中是灰蒙蒙的天,污染严重的空气,这个印象来自于90年代初一个在兰大读研究生的老师,也来自于前几年甚嚣尘上的“炸开南山,引风入兰”的一次又一次大讨论。这些天,兰州每天的空气质量都是良以上,而当时我们的都城却在弥漫着雾霾。兰州,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兰州,现在一切都在向好,相信兰州的未来会更好!

  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也不例外。度假归来,“往返九日,心醉身疲”,虽然旅途中答应朋友整理攻略,但回来后繁忙的工作、疲惫的身体让我迟迟没有动笔,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借口。心想着,回忆就留在心里吧,朋友们该去会去的,攻略的事慢慢也就忘了。直到周五,一小朋友发来   风景在路上,有空多旅行! --记于年8月8日夜

  我的网络签名是“工作是为了生活”(真名王友乾,目前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办公室),还曾以此为题目写了一篇小文章,幸得“我爱考拉”考拉君推荐得以在   “工作是为了生活”,乍一听,貌似有点不求上进的味道,其实不然。我对工作的要求是“尽心、尽职、尽责”,在实际中也是这么做的,相信周围的朋友也是这么认可的。但我以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尽职敬业不是互斥的,而应该是相互促进的。   工作要努力,这是本分;生活要过好,这是本质。这就是我,欢迎各位新老朋友批评指正。

 --再记于年8月9日   

辛苦原创,鼓励一下下

赞赏

人赞赏









































白颠疯病初期什么症状
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rk/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