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殿修缮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掖大佛寺坐东面西,占地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大佛殿为寺内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是一座汉藏结合有代表性的地方风格古代建筑。依据碑文记载,乾隆十年大殿倒塌后在原一层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和改建为现在的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附加周围廊,两层三滴水布瓦花脊歇山九脊大殿抬梁式建筑。
大佛殿修缮工程内容在初设方案中包括以下四项:散水、台明、地面的维修;墙体加固维修;木构架维修加固;屋面维修。年4月,针对大佛殿隐蔽工程中出现的严重隐患,设计单位制定《甘肃张掖大佛寺大佛殿补充设计》,主要增加了两项内容:木构架的拨正、归位。柱根糟朽处理,包括石墩接、木墩接和加箍。
大佛殿维修工程是对现存的典型河西建筑的重要保护。在修缮过程中始终坚持维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守保护文化传统的原则理念,利用先进的文物修缮技术,尊重集锦式保护的既有成果和现状,在深入研究大佛殿历史沿革和构造演变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大佛殿历史价值,合理利用当下先进的科学保护技术,使大佛殿建筑本体得以延长寿命,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力求做到“保护”“修复”和“利用”三合一。
此次工程在秉承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前提下也注重周边环境风貌的整体保护;以不损害建筑本体为基准,从初始勘测到施工设计,有着严谨科学的修复标准和完备成熟的技术流程,同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勘测与评估,调整施工方案,以更好地达到施工目的。大佛殿修缮工程在设计上尽量突出大佛殿作为张掖地标性建筑的特色和优势,对张掖塑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个性,营造张掖地方的场所精神具有重要的景观和文化意义;为研究张掖、河西地区乃至中国以及丝绸之路上的政治史、文化交流史、民族史、佛教史、艺术史、建筑史与传统建筑工艺等,提供了鲜活的实物和文献资料,为传承河西走廊特色传统文化奠定了长远基础,也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修缮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修缮思路。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ly/8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