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市场监管局紧盯校园食品安全不放松,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效能。通过责任约谈、学校自查、飞行检查、专项督查、知识讲座等“N+N”监管机制,给全区校园食品安全系上了“保险带”。
“N+N”监管机制不断创新
通过建立“自查+检查+督查”机制,形成校园食品安全“立体式”检查制度。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形成长效约谈制度。成立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加强配齐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员队伍,形成食品安全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表态发言,促使学校、幼儿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靠实工作责任,补齐工作短板。注重强化开学前、学期初、高温季节、升学考试季阶段的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全面排查学校食堂安全风险和隐患。结合全区实际,组织开展飞行检查,全面掌握全区校园食品安全整体状况。组织开展专题知识讲座,让食品安全知识走进校园,让“小手拉起大手”,走进千家万户。普及和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晨检制度、餐饮具清洗消毒、留样规范管理、食品加工操作流程管控、餐厨废弃物处置、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等方面知识,为校园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闭环式”监管模式效果显著
通过创新“闭环式”监管模式,实现校园食品安全“无死角”监管,探索推出“外环整治+中环落实+内环公示”模式。强化校园周边“外环”监管,开展校园周边小餐饮店、小经营店、小摊点等监督检查,着力整治“三无食品”、“五毛食品”、“辣条”等危害学生身体健康食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实行校园食品安全“内环”公示,通过公示食材加工制作过程和“食品原料亮身份”等措施,实现来源可溯、加工过程可视、风险隐患可控、信息公开可查、人民群众可感。
“互联网+智慧监管”科学运用
通过运用科学监管手段,在全区学校食堂全面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实现无死角、全方位监控。不仅就餐区显示屏可以清楚地显示厨房操作的全流程,家长和执法人员同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随时查看监控,通过视频传输技术和显示屏,将食品加工制作的关键部位和环节进行直接展示,保证监管部门和公众能够通过电脑、手机、显示屏等终端设备来实时观看食品加工的重点环节。做到了家长看着放心、学生吃着安心、学校管着省心,看得见的食品安全正逐步显现。
“文明餐桌”形成良好用餐风尚
通过在学校食堂播一条标语、挂一个横幅、放一个桌签、树一个展牌、说一句提醒、做一次宣传等方式,积极动员和倡导师生文明用餐,拒绝餐饮浪费。在每张餐桌上都设置醒目的桌签、温馨提示卡等,宣传厉行勤俭节约,按需取菜,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提倡“光盘行动”,倡导“节约用餐、以俭养德”文明风尚。增强食堂从业人员和广大师生对使用公筷的认同感,营造提倡用公筷、自觉用公筷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学校“小餐桌,实现社会大文明”,推动全社会形成安全、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新风尚。
来源丨金张掖
长按下图,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ly/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