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干饭人眼中的甘肃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21-7-26
干饭人,干饭魂!干饭人吃饭得用盆!你是不是心里已经带节奏的念起来了????!相信这句网络流行语绝对是当代社畜的生活写照…那么,干饭人眼中的甘肃是什么样的呢?????????????????????来吧,展示!▲网友绘制的甘肃美食代表地图。

大西北的种吃面大法!

首先作为小麦进入中国的通道,甘肃河西走廊堪称是吃面的集大成者!

几乎西北所有的面食,都能在这里出现:牛肉面、臊子面、拉条子、搓鱼子、窝窝面、油泼面、炸酱面、干拌面、肘子行面、洋芋面、青稞面、黑面、凉面、碱面、炒面、牛羊肉烩面……

▲甘肃各地的美食代表。

而相比外界对“甘肃人只吃牛肉面”的误解,更多经典的美味则隐藏在走廊深处——敦煌的驴肉黄面、胡羊焖饼,武威的“三套车”(饧面、卤肉、茯茶),张掖的牛肉小饭、臊面、炒炮,金昌的鸡肉垫卷子……

在这里,面食可以有一千种姿态,突破了想象力的界限。

▲敦煌黄面的制作过程,极具张力。摄影/余生吉

陇东地区位于甘肃东北部,主要包括庆阳和平凉两市。

庆阳有黄土高原上最大的一块塬面,董志塬。董志塬地势平坦,面积广大,盛产小麦、玉米、米谷、高粱等农作物,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

厚实的黄土,养淳朴的人。庆阳的面,就像庆阳的人一样,大气实在。锅要大,碗要大,这样才够味。庆阳人吃面不叫吃,叫“咥”。

咥,不只是一个动作,更是吃面的一个态度,要吃得尽兴、吃得凶猛、吃得痛快!

▲饸饹面。

武威是西出兰州第一城,在历史上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凉州。如果熟读唐诗,留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名字曾撑起过边塞诗的半壁江山。

到了武威,无论如何,一定要尝一尝闻名遐迩的“三套车”。别误会,它不是俄罗斯民歌,它是由凉州饧面、卤肉、茯茶组成的套餐。饧面劲道;卤肉金黄,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茯茶色泽浓郁,入口香甜。这三者组合在一起,最能激发人的食欲。

相传“三套车”这个名字的由来,和晚清名臣左宗棠有关。

左宗棠去新疆平乱时,途经凉州,车马劳顿,一位厨师做了这个套餐献给他。左宗棠食后精神大振,赞曰:“此乃我军三套车也,缺一不可。”从那以后,三套车这个不按套路命名的名字就流传开了。

▲武威三套车:饧面、卤肉、茯茶。

出了武威,就是张掖。甘肃的“甘”,便是从张掖的曾用名而来。

张掖在历史上农业一直很发达,种植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质地优良,口味绝佳,是做面食的上好原料。黑河贯穿而过的张掖,还有一种面,叫炒炮。窃以为,最能代表河西性格的面,当属炒炮无疑。

▲张掖炒炮。

炒炮,是张掖的面,也叫炒炮杖子,因面条形似炮仗而名。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能让人想到西北的豪爽和热烈。

炒炮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把面搓成筷子粗细的面条后,揪寸断煮熟捞出,与蔬菜相拌炒熟,外加卤肉即可食。炒炮好不好吃,一方面在炒,另一方面则在卤肉。

炒炮相配的卤肉制作极为繁杂,要选用上好猪肉,洗净切成十多公分见方小块,加入调味品、中药材等佐料,用老卤汤文火慢炖好几个小时,熟后切片,再用卤汤相伴,卤肉肥而不腻、香浓四溢。

▲张掖牛肉小饭,叫饭却不是饭。

甘肃干饭人有多会吃肉?

在甘肃,每一只羊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因为没有一只羊能活着走出甘肃。。。

作为少数民族特色地区,尤以羊肉为特色的美食做法更为突出!

兰州人招待来客,往往自中川机场落地,就直奔位于机场和城关市区之间的阿西娅,一盘手抓羊肉,一盘黄焖羊肉,一杯三泡台,几近成为兰州的城市名片。

▲白水煮出的手抓羊肉,吃的就是羊肉本味。

按斤称的白水手抓羊肉,是西北人吃羊的豪迈。

羊,以甘肃靖远的羔羊为佳。

可以热吃(切片上笼,蒸热蘸油)、冷吃(煮好切条,直接蘸盐)、煎吃(即时加热,边煎边吃)。冷吃返璞归真,肉质最为鲜嫩。

黄焖羊肉,则是手抓羊肉的Plus版,煮好的手抓,加上猛料葱姜蒜,热火猛酱,再文火慢焖,搭配来自定西的洋芋粉条,满满吸饱黄焖的汤汁,最适合拿来下饭。

▲原味羊头肉。吃罢羊肉,还有豪放的白煮羊头!一个狰狞的羊头,手撕成一盘肉,颇有西北人的豪放之气。羊头肉——最好是面颊两侧的“羊脸”,羊一生都在吃草咀嚼,才能聚成这份最精华的“活肉”。羊头,可以是羊肉馆子的压轴菜,也能和羊蹄一起卤成小吃;大块羊肉手抓黄焖;小块羊肉烤得火热;羊三红(心肝肺)和三白(肚肠蹄)煮入汤锅,切碎加上调料,凉拌或者带汤都可;就连羊皮,也能物尽其用,变成筏子,在悠悠黄河上徜徉。

▲羊肉垫卷子。

当初人们制作羊肉垫卷子时也许并没有想到日后它竟名声大噪,成为河西乃至甘肃有名的地方小吃。

除金昌外,山丹马场周边的各县市如山丹、民乐、张掖等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羊肉垫卷子作为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小吃向外推介。

餐后的甜蜜,不能少!

在冬天这个时节,最温暖心的,就是热冬果了。

煤火炉上架起大锅,锅里满是黄橙橙、热腾腾的大冬果。

所谓冬果,就是冻好的冬果梨,蒸熟后文火慢熬,舀一碗,梨肉入口即化,仿佛身子也暖得要化在汤碗里面。

▲热冬果梨。

不过要说大西北最知名的甜品,还是牛奶鸡蛋醪糟。

自它在《舌尖上的中国》里闪亮登场后,做“马爷鸡蛋醪糟”的摊子就摆了半条正宁路,家家门口站一个白帽白胡子的马大爷(真正的马爷却不留胡子),手底下都是醪糟翻滚,牛奶喷香,鸡蛋在锅里开出黄白相间的小花。这份甜品,还少不了诸多西北的干果配料:葡萄干、桃仁、花生、果干、芝麻……吃起来柔软滑嫩又爽口,香甜而略酸。

▲正在制作的牛奶鸡蛋醪糟。

其他如用敦煌“李广杏”熬制出的网红杏皮水,以莜麦或青稞发酵成的甜醅子,解腻解辣、都是西北各地广为流行的地道风味。不过兰州人喝起甜醅子,很是有一套,那就是开遍大街小巷的“放哈”甜醅子奶茶,虽然名字叫放哈(西北方言:放下、看开),但动辄一斤起卖的大桶奶茶,甘甜里带着清爽,好喝得根本“放不哈来”嘛!

▲发酵好的甜醅子。▲敦煌特色网红饮品杏皮茶。兰州往西,武威一带还有一种视觉上比牛奶鸡蛋醪糟更有冲击力的消夏饮品——三泡台。三泡台,是一种内容非常丰富的茶,除了上等的春尖茶叶,还有各种配料:葡萄干,来自新疆;枸杞、杏干、核桃仁,来自宁夏;武威的邻居们也纷纷慷慨解囊,临泽县贡献小枣;永登县贡献玫瑰。一碗三泡台,囊括了西北的精华。但这还不够,还必须有来自遥远南方的桂圆干,再加上几块冰糖,开水一泡,五彩缤纷。▲三泡台,内容异常丰富。

所以,只要你是干饭人,那就别妄想着到了甘肃还能减肥!

再说了,都是干饭人,减什么肥!

吃起来!!

今天因为你的点赞,让我元气满满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ly/7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