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ldquo河西走廊rdquo三市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21-7-12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

河西走廊

汉武帝于公元前年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公元前年设立张掖郡,公元前88年设立敦煌郡。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加上敦煌以西的阳关和玉门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今天我们不讨论金昌市,重点介绍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三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甘肃地图

一、经济总量(GDP)

经济总量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直观的反映。武威市经济总量(GDP)达到亿元,张掖市经济总量(GDP)达到亿元,酒泉市经济总量(GDP)达到亿元。三市经济总量(GDP)合计占到甘肃省的17.84%,但是我们看到三市经济总量(GDP)相当落后,总量还比不上中西部地区的百强县。

人均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武威市人均生产总值为2.67万元,张掖市人均生产总值为3.63万元,酒泉市人均生产总值为5.47万元。三市中酒泉市人均生产总值最高,三市平均值达到全省的.46%,可以看出三市在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不算太落后。

河西走廊三市经济总量、常住人口与人均生产总值

二、城镇化率、财政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武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32%,张掖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4%,酒泉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44%。三市中酒泉市最高,三市中只有武威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两市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财政收入是一个地区财政实力的重要反映。武威市财政收入为48亿元,张掖市财政收入为27亿元,酒泉市财政收入为亿元。三市中酒泉市最高,三市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为21.18%。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地区居民贫富程度和消费潜力的重要反映。武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万元,张掖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5万元,酒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2万元。三市中酒泉市最高,三市中只有酒泉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河西走廊三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财政收入与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产业结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产业结构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三市中武威市第一产业占比最高,酒泉市第二产业占比最高,张掖市第三产业占比最高。三市的产业结构与全省第一产业占比12.05%,第三产业占比55.12%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一个地区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武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为亿元,张掖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亿元,酒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亿元。三市中张掖市最低,三市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6.59%。

河西走廊三市三次产业结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四、旅游业发展情况

河西走廊既有大漠风光,丹霞地貌,又有人文景观。丝绸之路与汉匈之战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武威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张掖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酒泉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三市中酒泉市无论是接待国内外游客还是旅游总收入都是最高的,但是三市的旅游收入还未突破千亿元。

河西走廊三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市中酒泉市经济实力最强,武威市比较弱。那么三市未来经济发展该何去何从呢?

一、大力发展旅游业

河西走廊三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黄沙漫漫、驼铃声声述说着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的动人故事。金戈铁马、战旗猎猎反映着汉匈之战的凶狠惨烈、动人心魄。千年石窟,玉门阳关把我们拉回唐朝雄辉壮阔的时代。河西走廊这里见证者张骞出使西域,见证者玄奘西行取经,见证者祁连山冰雪消融,见证者西出阳关无故人。河西走廊既是一个地理的坐标,更是一个文化的符号。三市要深度挖掘河西走廊的文化资源,形成合力,广泛宣传,把千里丝路,万种风情介绍给游客。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完善旅游设施,三市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旅游线路的统一规划。三市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让游客看得开心,住得放心,玩得舒心。

莫高窟

马踏飞燕

二、保护生态环境

河西走廊干旱少雨,地贫人瘠。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一旦破坏恢复起来非常困难。河西走廊地处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对于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极度重要。由于常年缺水,河西走廊部分县市荒漠化发展迅速,侵蚀村庄和农田,挤压人们的生产生活空间,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肆意破坏祁连山的冰川,砍伐敦煌地区的人工植树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只有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发展好旅游业,擦亮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旅游招牌。因地制宜植树造林,河西走廊在历史上有过水草丰美,牛羊遍地的时候,我们要珍惜每一棵树,保护每一片绿色,爱护每一条河流。

祁连山

山丹军马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河西走廊这片神奇的土地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也享受过贸易的繁荣,相信未来的河西走廊三市经济发展一定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豫见松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ly/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