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城”
——--张掖城区环境卫生状况调查(一)
本报记者武开义乔伟钱晓萍
近日,本报新闻热线接到读者电话,反映张掖城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对此,本报立即派出两个采访小组,进行调查采访。
5月26日8点40分,记者沿县府街延伸段向南来到丽景广场,在其北侧,临街赫然立着一座用木板和棉被搭起的约3平方米的旱厕,散发出阵阵恶臭,过往行人纷纷屏息掩鼻而过。驻足观察,发现只要是里面有人上厕所,路过行人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场景,场面十分不雅;而在这间“厕所”周围,随处可见焚烧过的垃圾和大小便。家住泰安小区的康大爷皱着眉头说:“我每天早晚都经过这里一次,每次都得掩住口鼻,实在是太臭了!”记者继续南行,在县府街延伸段与南二环交接的18路公交车站点背面,有一条布满建筑垃圾和大小便的通道,而在通道两侧,住着不少人家。记者随机采访到一户,主人告诉记者,他们是在这里租住的,房东常常不在,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在门口大小便、倒垃圾,他们时常觉得恶心,但也无可奈何。
在馨宇丽都A区西门马路南口,记者看到近10平方米的垃圾沿墙角裸露堆放,尤以油腻的塑料袋、剩饭残渣、果皮纸屑、垃圾包等生活垃圾为甚,层层叠叠堆积起来,随风散发的恶臭数十米外都令人窒息。记者向周围仔细查看,方圆数百米竟然没有一个垃圾箱。垃圾堆附近是房屋拆迁遗留的残垣断壁,一面墙壁如遮羞布般遮挡着背后成堆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部分垃圾还在燃烧,散发出刺鼻的臭味,过路行人捂着鼻子匆忙逃离。尤为讽刺的是,旁边墙壁上赫然写着“禁止乱倒垃圾”“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与垃圾堆仅一路之隔的门店由此遭了罪。新车友汽车装饰店老板李滋满向记者抱怨:“3年前这里只是个沙坑,只有少量垃圾,后来附近摊点的餐饮垃圾、门店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都开始往这里倒,一刮风垃圾袋满天飞;赶上大夏天,门店墙上、窗户上爬满了苍蝇,让做餐饮的门店压根不敢开窗户,严重影响到生意。”由于长期得不到整治,部分门店拒交每年元的垃圾处理费。“不是不交,只要能清理掉,我们肯定交。而且这些垃圾主要晚上和天亮前倒,我们也很难阻止,如果不加以管理,这里还是会变成垃圾死角。”李滋满说。
在梁家墩镇梁家墩村村道旁,一大片树林俨然变成了“垃圾林”:各种纸屑、废旧塑料覆盖上厚厚的灰尘铺了一地。不远处,成堆的生活垃圾上围满苍蝇,路人一走便招致一阵蚊蝇骚动。“这些地方都是被遗忘的角落,环卫工人不可能清扫,加之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农民进了城,将房子外租给外地人,垃圾清理就成了相互扯皮的事”,村民汤锦文解释道。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本能上反感乱倒垃圾,却因别人乱倒垃圾,图自己省事,随大流乱倒垃圾的人亦不在少数。
“臭!脏!平时都绕着走。”“也经常能看见环卫工人清理,但这里好像永远也清理不干净。”上午9点半,记者在杏林南街与南二环交接的丁字路口随机采访过路市民得到这样的答复。这个丁字路口的东北角,正是一处堆满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待建工地。水泥预制板、口杯、饭盒、塑料袋、剩饭剩菜、钢筋等各式各样的生活建设垃圾从北到南,再由南向东将这块地围了起来,绵延几百米形成了一条五颜六色的垃圾带,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围绕其北面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构成一座垃圾“围墙”。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我们每天都清扫这里,但是这里好像永远也打扫不干净,因为每天早晚,都有人开着车来这里倾倒垃圾……”
这条垃圾带绵延扩散到北面,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垃圾场,它只有两个停车位大小,而里面的垃圾却已经延伸到了人行道。垃圾场的旁边是一个开业仅一个月左右的茶餐厅,记者来到茶餐厅门口时,老板正忙着打扫门前卫生:“根本就扫不干净,一刮风垃圾乱飞。开业一个多月,每天都有客人跟我说店门口气味难闻,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上午10点,记者来到饮马桥西路的华大国际广场。这里是一个在建工地,路面两侧的工地上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一辆辆载重大卡车进进出出,数台吊车吊着水泥上上下下,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成为市区的一处热闹场所。走在这条路上,记者却感觉非常别扭——沿路的绿化带里,相比嫩绿的灌木和草坪,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些被随处乱扔的垃圾袋,沿饮马桥西路一直到县府街延伸段南段,竟没有一处绿化带能够幸免,无一例外都散布着形形色色的垃圾。负责清理绿化带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绿化带里的绝大部分垃圾都是从路过的车里“飞”出来的,不少司机甚至有意将垃圾扔出车外,由此引燃绿化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11点钟,记者来到鸿宇广场丁字路口,金张掖闽发物资公司东侧人行道上塑料垃圾一字甩开,绿化带内也星星点地散落着纸屑和塑料。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在了解上报情况后,会尽快协调公司员工将其进行清理,保证路段整洁。
张掖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本报将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ly/7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