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围绕“八大核心素养”,逐步构建起“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让“折翼天使”焕发生命光彩
□记者 尹晓军
“在这里,冰冰变得不一样了。不仅学会了用肢体语言、眼神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而且能够在公交车上静悄悄地坐着了,也能够适应熙熙攘攘的人群了。”近日,记者在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采访时,“陪读家长”田春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田春梅的女儿冰冰是一名典型的雷诺自闭症障碍儿童。在冰冰两岁时,田春梅意识到孩子对任何声音、刺激都没有感觉,整天大喊大叫,经常打人。此后5年间,她带着冰医院和康复机构,但收效甚微。年9月,冰冰来到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一段时间下来,冰冰不仅学会了一些基本生活能力,如自己吃饭、简单的表达,而且学会了安静。
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让几乎失去信心的田春梅重新看到了希望。更让她惊喜的是,在学校特色艺术教育的熏陶下,从一年级的“积木搭建”到二年级的“果壳粘贴画”,从三年级的“绘本制作”到四年级的“瓶盖画”,冰冰都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完成简单的对应粘贴,而且变得爱笑爱活动了。
实际上,在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类似这样的“奇迹”还有很多。孩子们的转变,主要得益于近年来该校立足“培育学生八大核心素养”、坚持“素质教育从课程出发”的理念,逐步构建起校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和特色目标、学生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每一个残疾孩子在校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年,是我省最早的特殊教育学校之一。目前有各类残障孩子人、18个教学班,也是我省规模较大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的办学目标是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教育需要,让他们在校时能够幸福地成长,获得充分的发展,走出校门后能够成功地融入社会,有尊严、幸福地生活,并能服务社会。”该校校长李晓军告诉记者。
为此,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立足九年,培育学生八大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校本课程开发架构,围绕语言素养、公民道德素养、身体素养、艺术素养、社会素养、生活素养、劳动素养、信息素养等八个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
在语言方面,学校构建了“课堂+晨训+个训+家校共育”的基本框架,以生活语文课为引领,注重学科渗透,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每天利用15分钟对学生开展语训,有效提高残疾学生语言沟通能力。为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学校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开展购物、看病、就餐等各种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运用语言。
残疾学生步入社会后,如何与人相处是他们要掌握的必备能力。学校构建“月主题+周目标+每日5分钟+监督+激励”的校本课程基本框架,坚持常规教育与主题实践相结合,针对残疾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班主任每天利用5分钟时间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同时,根据考核成绩为各班发放“道德银行”代币,班主任再根据学生考核成绩将代币分发给学生,学生可用所得道德银行币到学校小超市购买学习用品和零食,以此来引导学生向上向善,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德。
在培育学生艺术素养上,学校在美工、律动课程中,实行走班制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进行分班,分类分层开展教学活动,每个班级“创造”具有班级特色的课程,并开设了绘画、书法、舞蹈、葫芦丝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玩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近年来,有30多名学生的艺术作品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对于残疾儿童的家长而言,最让他们担心的是当自己渐渐老去,孩子如何生活?为此,学校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根据各学段的特点开设劳动教育,在低年级主要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中年级开始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高年级开始渗透职业教育,开设洗车、蛋糕制作、家政服务等生存技能性的课程,为学生将来自食其力打下基础。
此外,学校构建了“特奥+特色+康训+家庭”的基本框架,筛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特奥”项目,按照“一人一项、一人一案、动态调整”的原则,开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对学生进行集中康复训练,并将大课间活动变成融“补偿性、功能性、发展性”为一体的可自由选择的体肓超市,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今年19岁的徐文是一位脑瘫患者,喜欢电脑,但由于肌张力高,手指僵硬,无法进行电脑操作。年9月,他来到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后,学校成立课题组,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为他制定了一份针对性很强的手指灵活训练方案,从手指操、扣扣子、拉拉链、捡豆子、系鞋带、拧螺丝、剪纸涂色、敲击键盘入手。6年间的悉心训练,徐文不仅手指灵活,而且电脑操作水平迅速提升。年毕业后,经学校推荐,徐文参加了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举办的圆通话务在线客服专业知识培训。年10月,他顺利拿到圆通客服实名制账号,每个月平均工资达到元。
据统计,近年来,张掖市特教学校毕业学生近人,帮助多个家庭燃起了新的希望。此外,学校听障部还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办了烹饪专业职业高中班,就业率达到%,深受家长青睐。
“人们常说,特需孩子是‘折翼的天使’,而特教学校就是他们圆梦的地方,我们要给他们一双梦想的翅膀,让一切不可能变得可能。因此,我们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的公民,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每个人都焕发生命的光彩。”李晓军说。(文中的学生及家长姓名均为化名)
定西市多措并举
制止学校餐饮浪费
本报讯(通讯员 杨雯媛)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近期,定西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通过广泛开展教育宣传,让节约教育在校园随处可见,营造浓厚氛围。全面持续开展食堂“光盘行动”,加大社会实践体验,以“小手拉大手,学校带家庭,影响全社会,形成好风尚”方式,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纠正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减少食物浪费行为。同时,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突出做好食堂采购计划管理,强化学校食堂存储管理,推广应用学校食堂电子库管系统,实行精细化存储,确保食材准备环节可预见、可控制,严控食材安全和品质。
此外,各县区教育局指导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加强供餐管理,提高供餐质量,并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将勤俭节约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重要指标,并对教师进行勤俭节约专题教育,普遍设立“学生文明就餐监督员”,对食物浪费现象进行监督。
兰州市安宁区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
本报讯(记者 尹晓军)近日,兰州市安宁区社会组织党委民办教育联合第二支部结合支部主题活动,联合安宁区海亮小学赴安宁区教育局对口帮扶村——陇南市礼县白关镇硬各坝村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为该村送去了办公电脑、音响和部分御寒衣物。
同时,安宁区海亮小学多名骨干教师到礼县硬各坝村小学开展送教活动,师生们切身感受到了“专家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安宁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合第二支部将进一步加强物资捐助和教学交流,巩固脱贫工作成效,推动硬各坝村乡村振兴建设。
合作: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划红线
本报讯(记者 马绮徽)日前,合作市制定出台了《合作市中小学作业管理十二项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原则上要求不得统一使用QQ、 《规定》要求,各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管理细则和评价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工作,加强对作业的过程性监控。各学校要把作业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突出作业研究在备课环节中的地位;组织作业设计专项培训,分学段、分学科指导教师从学与教的视角思考作业内涵、研制作业内容、规范作业布置、合理作业评价并采用“基础作业+弹性(特色)作业”的模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同时《规定》严格规定了各年级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可布置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业,如课外阅读、口语交际、探究活动、手工制作等阅读、实践体验类作业,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寒暑假期间的书面家庭作业一般每天平均用时小学不超过90分钟,初中不超过分钟。
此外,《规定》还要求各校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不单一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严格控制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不得安排教师参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类专项工作,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保障教师批改作业时间;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鼓励家长主动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基础作业”,积极完成“弹性(特色)作业”。
简讯
“兰佛”“名师大讲堂”开讲
本报讯(记者 蔡莉)为促进美育学科教育教学的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创新、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帮助和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日,兰州市年第五期“名师大讲堂”暨兰州—佛山名师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在兰州市七里河小学、兰州第十四中学举行。此次活动以“聚焦学科融合,促进美育教育”为主题,两地名师开展交流研讨,为今后构建学科融合课程,深化美育课程改革作出了积极探索。
瓜州县举办学区(校、园)长
课堂教学技能大赛
本报讯(通讯员 王陆生)为进一步提升校(园)长的课堂授课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近日,瓜州县举办了第五届学区(校、园)长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本次活动按照中学组、小学组、幼儿园组三个学段分别举行,全县共有37名校(园)长参加了比赛。参赛的各位校(园)长高度重视,精心准备,以巧妙的设计、深入浅出的讲解,打造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精彩绝伦的课堂。此次活动有效推动了学区(校、园)长带头深入钻研教材,切实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激情,为实现瓜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泽县沙河教学点开展
“宪法日”系列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靳红梅 张国英)为弘扬宪法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日前,临泽县沙河学区沙河教学点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开展了“宪法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宪法晨读、“学宪法讲宪法”竞赛、争当宪法小卫士、“学宪法讲宪法”主题班会等形式,带领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面加强对宪法的认知,传播宪法文化。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
华亭市实验小学构建
“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
本报讯(特约记者 温超 通讯员 朱岗)近日,在华亭市实验小学三年级(6)班教室里,远在广东的陈瑶宇老师微笑着和同学们打招呼、做课前互动交流……此次课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网络直播公益课程。目前,华亭实验小学积极对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在校教育实践共同体”“希望工程”等公益创新组织,通过“三村晖”智慧教育云平台、“腾讯直播”等网络平台,积极尝试“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课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网络课程画面清晰,直播流畅,老师讲得也特别好,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课堂形式。
山丹县幼儿园开展
厉行节约主题教育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 景爱萍)近日,山丹县幼儿园以创新活动方式,多措并举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教育活动。活动通过电子倡议书、宣传栏、电子屏、主题墙等多种宣传形式,给师幼进行温馨提示;通过“三会一课”、例会学习、主题研讨、签订承诺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全园教师思想认识;在班级生活活动及集体教学中开展“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园内强化食堂管理,严格按需供应,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家园携手与文明行为“握手”,向浪费陋习告别,弘扬健康、文明、节俭的用餐新“食”尚。
监制:张亚群
审核:尹晓军
编辑:阎韵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ly/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