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经济 >> 正文 >> 正文

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张掖绘就天蓝地绿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24/3/19
                            

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美丽画卷

——张掖市全力推进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综述

张掖黑河流域湿地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生态区位十分显要,既是减轻沙尘暴危害、阻挡巴丹吉林沙漠南侵、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流域人民繁衍生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张掖市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中央要求和省上工作部署,把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大力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等措施,持续推进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分级管理体系

成立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局,建立“县区湿地局—乡镇—村社”湿地保护社区共管体系,探索构建“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各级联动、落实责任”的保护区巡护管理四级网格体系,进一步扩大基层管护队伍,强化日常监管,逐步形成对湿地保护区等重点湿地区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模式。

严格规范湿地用途管控,通过大力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等一系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举措,遏制湿地面积减少和退化趋势。把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县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县乡村建立三级河湖长制,加强对河湖湿地保护的考核评估,层层签订生态文明考核责任书,与绩效工资奖惩挂钩,形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责任体系。

严把审核监管关口,对经审核符合相关法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严格落实“先补后占,占补平衡”规定。在占用征收湿地管理方面,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省上相关政策规定,规范现场勘查、审核报批行为,探索形成“县区政府审核申报—落实‘占补平衡’—市级湿地主管部门研究决策”的审核监管程序。同时,强化湿地保护执法监管,市、县(区)湿地管理部门均取得湿地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和黑河湿地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规划引领扎实开展湿地修复

科学编制《张掖市“十三五”湿地保护规划》等,为全市开展好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指明方向。先后争取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能力建设等生态项目,将湿地保护修复纳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系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通过开展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有效促进黑河流域上中游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整治恢复区域亩,恢复植被区域亩,对整改拆除的70处设施点采取人工措施修复植被面积.95亩,栽植各类苗木73万株,生态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张掖经开区5家企业侵占黑河湿地保护区问题,现已对5家企业全部采取迁建措施,拆除地面设施,平整覆土恢复生态,恢复整治亩。

着力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甘州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湿地亩,恢复湿地植被多亩,疏浚渠系23公里,形成湿地湖泊水面亩;临泽县完成退化湿地恢复(植被恢复)面积亩,完成湿地生态补水亩;高台县通过采取植被恢复、生态补水、围栏封育、栖息地恢复等措施,累计完成湿地修复余亩;山丹县新建湿地围栏45.5km、标示牌(警示牌)块,新设界碑个、界桩个,修缮维护管护站点,提升湿地管护能力;民乐县先后通过设置标识设施、开展植被恢复、加强巡护管理等方式,在马蹄河、童子坝河、永固西湖、洪水大河等区域完成湿地修复面积亩。通过市、县(区)共同努力,我市湿地生态环境逐年好转,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构建监测体系稳步推进科研监测

逐步建立完善监测体系,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先后制定实施《张掖市湿地资源监测技术方案(试行)》等,规范了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工作。目前,在黑河湿地保护区设置植物监测样方36个,动物(鸟类)监测样线(点)35个,水质监测点(断面)13个,水文监测样地15处,土壤监测样地18个,气象监测站7个。完成了甘肃黑河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实验室的改造升级,初步建成点、线、面相结合的黑河湿地保护区生态系统定位监测体系,为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扎实开展湿地生态监测工作,以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为重点持续开展以湿地动物(鸟类)、植物为主的湿地资源监测,以湿地地表水水质、土壤、气象、水文为主的生态环境因子监测工作。目前,已积累5年的湿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初步建立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库和生态环境因子数据库,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和履行国际重要湿地管理职责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积极与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先后开展“甘肃张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演替驱动力研究”等课题项目研究并获得科技进步奖项。

注重建章立制建立综合保障机制

通过建章立制强化保护管理,先后出台《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办法》等,为黑河湿地生态安全提供制度保障,确保生态环境阈值底线不被逾越和突破。借助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植树节等,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大规模的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湿地、关爱湿地的良好氛围,宣传报道张掖黑河湿地生态保护成果。成立甘肃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学校,举办暑期红色夏令营、黑河湿地研学行等多学科活动,向群众普及湿地生态知识,讲述湿地故事、传承湿地文化。聘请国内湿地领域领军人才12名,成立黑河湿地生态保护专家智库,为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科研管理等提供智力支撑。

如今,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市已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基层管护站(点)管理机构和队伍,形成市级主抓、县区负责、部门监督、共同保护的工作格局,湿地保护管理能力日臻完善,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湿地保护氛围日益浓厚。据监测成果显示,黑河湿地保护区内监测到的鸟类由保护区成立时的种增加到了种,鸟类数量由年的只增加到了只,湿地植被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地表水质量全部达到了Ⅲ类以上标准,湿地土壤生态环境风险为低风险。张掖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段晓梅)

原标题:《张掖:绘就天蓝地绿水清美丽画卷》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jj/9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