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张掖市 >> 张掖市经济 >> 正文 >> 正文

爱鸽的文化人追记成都文化鸽者陈道尊先生

来源:张掖市 时间:2021-8-12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30/4632170.html

爱鸽的文化人

——追记成都文化鸽者陈道尊先生

作者:王波

犀岭云中鸽,曾伴儿时梦

年10月4日,陈道尊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陈家寨子。陈家寨子四面环山,绿树葱葱,一条清澈的大河从寨子前蜿蜒淌过,直流入滚滚长江。大河的悬崖峭壁上,至今仍留有僰人悬棺遗迹。故乡优美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风物深深地印入陈道尊的心田,塑造了他一生坚毅的人格和灵动的品性。他后来写过一首《故乡吟》:“泱泱二水绕平畴,四塞峨峨壮碧流。犀岭烟云三月雨,腾蛇波影八方舟。翼王题壁垂千古,僰族悬棺闻九州。二度师生文庙里,一阶落叶惹乡愁。”

陈道尊家有兄妹5人,他排行老二,正好村外有座状似犀牛角的山峰,当地人称作犀岭,父母便特地为他取了个字号,叫二犀,兼有吉祥珍贵之意。犀岭脚下有家农户养了一群鸽子,这鸽子是四川地区特有的高飞鸽,体型小巧,动作敏捷。遇到晴朗的天气,鸽群直插云霄,盘旋翻飞,蔚为壮观。小小年纪的陈道尊,每每看得入神,甚至在梦中也牵挂着这群小精灵。陈道尊有个娘家舅舅,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乡绅。后来,舅舅一家迁往成都,住在文殊院附近的五岳宫街上。陈道尊长到12岁,家人决定把陈道尊送到成都的舅舅家寄养。

古刹传经声,小院结鸽缘

陈道尊来到成都后,在学养深厚的舅舅身边耳濡目染,在成都这片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晨读夜习。他最爱听舅舅讲一些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趣闻轶事,印象最深的是舅舅讲唐代女诗人薛涛小时候和父亲对诗的故事。有一年,陈道尊和一帮川大的校友游览望江公园时,他一口气写下五首《访薛涛故居有感》,其中有这样一首:“崇丽阁前竹万枝,晓风似诵薛娘诗。天清月白无人夜,应是吟魂出没时。”后来,他还专门为这首诗画了一幅《薛涛行吟图》。

陈道尊画作“薛涛行吟图”

成都文殊院位居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寺内古树参天,梵音如潮。陈道尊舅舅家就在附近,他每天也在晨钟暮鼓中净化着青春的心灵。寺内横匾、楹联、碑林众多,还藏有郑板桥、张大千、丰子恺等名家书画。这些艺术作品,给少年陈道尊有益的熏陶。日后,凭借自己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和触类旁通的天赋异禀,他诗书画印的本事俱佳。

大约陈道尊在省城中学读高中的时候,有一天,他放学回家时发现院子的水井边匍匐着一只鸽子。他往前走近想瞧个仔细,那鸽子也并不飞走。陈道尊这才发现,鸽子的翅膀上被老鹰抓了个血淋淋的窟窿。他再瞧这只受伤的鸽子,灰色的翅膀上有两道漂亮的黑杠,脖子上的羽毛散发着金属般光彩,一双白底飘红的桃花眼闪闪发光。陈道尊顿时就喜欢上这个精灵的小家伙,他小心翼翼地把鸽子捧回家里包扎上药,细心照料。谁曾想到,从此他竟与鸽子结下了终身的情缘。不多日小灰鸽也渐渐康复,竟赖在院子里不走了。鸽子的繁殖力极强,不久,院子的上空就有鸽群在飞翔了。上学前,望着自家的鸽群在蓝天中自由翱翔,是陈道尊每天最快乐的一件事。陈道尊有时还去茶铺,听养鸽爱好者们谈论鸽经。不到两年,天资聪颖的他,鸽子饲养水平就大大提高,识鸽鉴鸽能力也非同一般。陈道尊在养鸽的同时,并未放松学业。不久,他便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四川大学历史学院。

大学期间,陈道尊如饥似渴地在学海书山中畅游,文化积淀更加丰厚。几十年以后他还写过一首《川大行》:“烽火狼烟掩碧空,落英飞坠激流中。浪花淘尽少年梦,峨岭依然夕阳红。”课余时间,陈道尊还热衷于声乐练习。也许是身体上蒙古族血统的特殊构造,或许也是与生俱来的歌唱天赋,陈道尊西洋美声的发声方式非常标准,其声音的穿透力很强。当时电影院正在放映《夜半歌声》,著名男高音沈湘演唱的主题曲“夜半歌声”传唱一时,陈道尊就学着沈湘的方法,反复磨练自己的歌唱技巧。他的音乐造诣和歌唱水平,也达到很高水平。

音乐家-陈道尊先生

在不断增厚自己文化艺术底色的同时,陈道尊也一直培养训练着自己的爱鸽。遇到周末学校放假,他总是迫不及待地赶回家,打理鸽棚的环境卫生,调理鸽子的内外健康,梳理鸽子的配对繁殖。返校时,他会挑选几只鸽子带到学校放飞。

杏坛吐芳华,鸽棚度春秋

大学毕业以后,陈道尊进入当时的民国政府部门任职,其舅父是国民政府华阳县县长,而陈道尊也因才华出众颇受重用。正是这段经历,让陈道尊此后的人生道路,充满了悲烟苦雨。年成都解放后,鉴于陈道尊人品良好,做事清白,人民政府仍然安排他去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中学任教,担任华大附中的美术老师。从此,他在美术教师的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年,附中搬迁到成都市青龙街,更名为成都市第十三中学。陈道尊一家也随后住进青龙街33号教师大院,这一住就是42年。

“成都13中地图”--陈道尊指导美术学生手绘本

当年的青龙街33号院落,青砖青瓦、矮墙土路显出旧时朴实低调风味;绿树野花、浅草候鸟一派闲情逸致景象。陈道尊写过一首《小诗》描述:“小院深深曙色迟,金银花下雨丝丝。穿梭乳燕来回急,梦外诗情梦里诗。”年因扩医院,青龙街33号大院整体拆迁,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历史不会忘记,在这个幽静的老成都院坝里,曾经住过一位学识渊博的养鸽名家。

成都市解放后不久,成立了一个叫做人民合唱团的民间组织,陈道尊担任指挥。五十年代中期,某次陈道尊在街上忽然情绪大好,放声高唱了自己的拿手歌曲《夜半歌声》。正巧被旁边一位中央乐团的老师听见,这位出差成都的音乐家听了陈道尊的歌声后大为赞叹,力邀他去北京从事专业音乐工作。陈道尊认真考虑后回复那位老师,自己放不下一家老小,也放不下那一棚鸽子。他的爱鸽之情,由此可见一斑。陈道尊还是回到三尺讲台上,继续着自己中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生涯。陈道尊的学生、著名画家叶星生回忆起,有时候陈老师在讲解列宾等外国画家的作品时候,会用标准的美声唱法表演一首《伏尔加船夫曲》。

陈道尊画作“梅花图”

鸽子象征和平与智慧,是中外画家喜爱的题材。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都画过风格各异、姿态独特的鸽子形象。有的画家更是常年观察研究鸽子的生活习性,如为年世界和平大会作过的《双鸽图》的著名工笔画大师于非闇,还有被徐悲鸿称为“古今画鸽第一人”的张书旂,他们笔下的鸽子,形神皆备,活灵活现。但是,既为养鸽高手,又兼绘画行家的人毕竟不多。陈道尊正是这样的跨界能人,他笔下的鸽子,或回目顾盼,或侧头兼听,或耸肩休憩,皆展现出鸽子内在的生命律动。如他五十年代创作的工笔画《玉环红叶图》,观众的眼神在与画中鸽子的目光交流契合的一刹那,画面中的两只玉环鸽仿佛已经跃然纸外,在蓝天中自由飞翔,在鸽舍中忘情追逐了。

陈道尊工笔画-“玉环红叶图”

玉环鸽是中国北方的观赏类名鸽,陈道尊实际生活中,饲养的还是那些能参加比赛竞翔的信鸽品种。他尤其重视超远程信鸽品种的发现、引进和培育,并依据四川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很早就有意识地培养善于翻山越岭、穿云破雾、吃苦耐劳的川鸽品种,这方面他不愧是四川鸽界的先驱者。

即使在最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陈道尊也没有放弃自己对鸽子的痴爱。他宁愿自己忍饥挨饿,也不忍心让爱鸽们缺食断炊。当时“极左”思潮猖獗,养鸽还被视为玩物丧志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受到批判。一些鸽友把自家的优秀品种寄养在陈道尊家里,他就发明一种用红薯颗粒、糠壳、灰面和红土搓成的“营养丸子”来喂鸽子。非常时刻,甚至还把这些鸽子藏在抽屉里和床底下得以逃脱厄运。

磨难见真性,竞翔出佳绩

不久后,“文革”运动开始。由于个人历史原因,陈道尊被打成“牛鬼蛇神”,关进了学校的“牛棚”反省改造,有时也被红卫兵们拉到学校操场“陪斗”。在这种状态下,他只能把那一棚爱鸽,找机会分别托付给自己的学生向前和刘秉桓代为饲养管理。

虽然身体和精神遭受摧残,但陈道尊仍然保持自己高洁的人品。他在一首《幽兰自叙诗》中写到:“不与众芳夸艳色,仆本山中宿草根。愿借东风魂一缕,散侬清气满乾坤。”在那段孤苦的岁月中,陈道尊艺术追求的步伐也没有停止。他每天倾力临帖习字,书法技艺提高了一大截。尤其是狂草,形成了自己笔势磅礴,潇洒飘逸的风格。或奔雷坠石自在雍容,或龙飞凤舞豪放不羁,无不令观者动色而心驰神往。改革开放以后,陈道尊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成员,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尤其受到日本观众的喜爱。

陈道尊篆书书法作品

回首这段坎坷的人生经历,陈道尊不怒不怨,他平静地提及两件事情。一件是最不幸的事,就是自己珍藏的一幅张大千山水画被红卫兵烧毁了。另一件幸运事,是自己精心培育的几路优秀血脉得以保存下来,让成都地区的远程鸽系,有了高起点的种鸽储备。

年在时任成都铁路局武装部张兴全的牵头下,以铁路系统众多鸽友为基础,在城北荷花池成立了“成都市火车北站地区业余信鸽科研组”,陈道尊是成员之一。“火车北站信鸽业余科研组”同城里青龙街刘光华为首的“成都市业余信鸽爱好者”是当时成都仅有的两个群众信鸽组织,在文革艰难的政治环境中,他们都想方设法巧妙组织少量信鸽比赛活动。年9月“林彪事件”过后,中国社会的政治气氛稍有缓和,“极左”狂潮有所收敛,陈道尊可以暂时被“解除管教”回到家里生活了。刚回家的那几天,望着空空如也的鸽棚,他不禁黯然神伤。说来也奇怪,过了不久,他以前送去出的鸽子竟有几只陆续飞回了老巢,这让陈道尊欣喜若狂,他又可以和这些大难不死、恋家念旧的爱鸽们朝夕相伴!

在陈道尊住家的青龙街上,上个世纪50年代起刘光华主政的“蜀华楼”茶铺被一条叫羊市巷的小巷横穿而过,附近居民称作“穿茶铺”。陈道尊有空就会来这里坐坐,和一帮三教九流的鸽友们聊闲事,吹鸽经。其中经常来穿茶铺喝茶聊鸽子的就有鸽事组织者、铁匠艺人刘光华、省委办公厅的钱国超、医院药剂科曹成俊、十四中体育老师姜顺通、制衣厂裁缝杨锡光、战旗文工团中提琴演奏家樊三立,医院的外科医生张道容、市话剧团的灯光师肖泽君等。文革开始不久,“破四旧”中“蜀华楼”茶铺被拆,鸽友被迫迁徙到奎星楼“老虎灶”大茶铺喝茶聊鸽经。文革前,陈道尊在成都鸽界率先摒弃了日渐退化的本地老品种,从重庆引进辗转来川的上海李梅龄的“李鸟”和汪顺兴的“吴淞尖嘴”等中国优秀长距离鸽种。当时有些人对此不理解,甚至讽刺他“端起金饭碗去讨口吃”。陈道尊心中有数,一笑置之。他知道,一旦时机成熟,这些优秀的超远程赛鸽,一定能披荆斩棘上赛场,为主人争得荣誉,打造出不死必归的川鸽金字招牌出来。

年代陈道尊引进汪顺兴吴淞老桃花种鸽

文革后期,重获自由的陈道尊有了机会以寻回的几羽老种为起点重新建立自己的鸽群,与此同时他又加紧引种步伐,以“李鸟”和“吴淞老桃花和尖嘴系”为主血,直接走向上海,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种鸽布局。年春,陈道尊写信给上海浦东上钢三厂的知名鸽友李士鑫联系,了解他年两只张掖归巢鸽的情况,并在当年夏天委托学生刘秉桓到上海花元重金购买了李士鑫年张掖赛浦东区冠军灰色雄鸽。这只灰雄的后代发挥很好:一只麻砂雄获得成都市年秋夏陕西凤县赛第13名;一只灰砂雄获得成都市年夏季安康赛第30名;一只灰砂雄获得成都市年春季重庆奉节赛冠军,一只麻砂雌同赛获得第5名;一只麻砂雌获得成都市年春季重庆渠县赛第24名,同赛一只灰砂雄获得第25名。

陈道尊引进,浦东赛鸽名家李士鑫年上海飞张掖浦东冠军灰雄

陈道尊年赛鸽获得凤州13名荣誉证书

陈道尊还同徐仰德联系,并通过他继续引进汪顺兴家里飞过开封、郑州等吴淞尖嘴优秀名鸽。引种后,他在自家后院扩建了种鸽舍,并自己动手设计打造了先进的配对巣箱,还制作了精美的雕花门窗。每日早晚,陈道尊都手持竹竿,挥舞小红旗强制鸽群家飞训练,口吹鸽哨招呼鸽群回棚进食。那几年,是陈道尊养鸽生涯中比较惬意的时光。他舒心地写下《春日即景》:“堤柳新晴肥绿枝,风波叶影万千姿。纷飞白絮俨然雪,落入香巢燕不知。”

上世纪70年代陈道尊先生规范而温馨的鸽舍内部图片

年下半年,陈道尊专门给李梅龄的儿子李天圻写了封信,表达了欲再次求购“李鸟”的愿望。陈道尊的小女儿带着此信见到了这位“李伯伯”,并从李家鸽舍花元购回了一只有李鸟西宁6名血统的雨点金眼雄鸽。年华东三省一市玉门联赛成功举办轰动国内鸽坛,杭州鸽友陈忠良的一只雨点花雌鸽获得杭州市冠军、浙江省冠军及联翔20名,陈道尊委托当时的省体委领导,老鸽友贺锡庄,利用出差开会的机会,花元将此鸽购回成都。

陈道尊引进年三省一市玉门联赛浙江省冠军联赛20名雨花雌

与此同时,陈道尊也很重视本地鸽友之间的品系交流。他先后在成都市鸽界名流、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杨通六家里引进一只陕西秦岭归巢的麻砂雄鸽,在成都市远程名手火车北站派出所民警解全囤家里引进一只从空距公里的河南洛阳飞回成都的麻砂雄鸽。

陈道尊引进的当时成都最远距离归巢鸽年洛阳冠军荣誉证书

这批鸽子经过陈道尊的精心饲养和配对繁殖,其后代同样发挥出色:年在成都当时最大信鸽组织铁路系统“火车站地区信鸽协会”举办的春季空距陕西铜川比赛中,一只麻砂雄夺得冠军,一只麻金雌鸽获得季军,一只麻金雄获得第4名。公里铜川夺冠是陈道尊赛鸽一生的顶峰,在那个绝大多数成都市鸽友还没有一只“翻山”归巢鸽的年代,能一个赛季勇夺公里冠军、季军、殿军的成绩,也体现了陈道尊赛鸽在同时代的“技冠群雄”的强大实力。

年陈道尊爱鸽勇夺成都市公里比赛冠军、季军归巢证书

鸽哨声不绝,悠悠唤诗魂

八十年代后期,陈道尊完全退休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诗书画创作上。他担任成都银杏诗社编辑,成都晚晴书画社顾问,是锦水书画院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省市老协书画会会员,生活诗意闲情。在那首《九九感怀》诗中,他这样写到:“过眼烟云一梦中,半生碌碌了无功。清风明月等闲度,秋叶春花自在红。愧乏铁肩担道义,唯持晚节对苍穹。呼鱼夸鼠非吾志,书画诗词娱老翁。”

陈道尊书法“九九感怀”

在养鸽方面,陈道尊把重点放在保血留种上,参加比赛的次数日渐减少。但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yezx.com/zysjj/7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